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理事长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电话:13920298191(在津)13672183630(外地)022—27460335家,23620538办E-mail:wangminqin@126.com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与假说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果这次课程改革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二、学生负担重的原因分析1.社会原因我们教育自身不能解决2.教师原因我们学校自身能够解决三、课题假说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逐步做到两个还给,实施素质教育。许多名教师的案例:中学:魏书生、孙维刚、何文浩小学:马芯兰、韩兴娥、天津:杜惠青张素兰王秀芬四、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天津教育》杂志2007.7期文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师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有的老师认为既然教材是个例子,不需要认真钻研教材了,主要是转变教学方式,所以上课时师生忙于互动和表演,而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却很肤浅。其实,不管课程改革怎样改,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如果随便问一个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你能把握教材吗?他会很自信的说:“没问题!你说课本中哪个题我不会做?哪篇文章我不会讲?”其实,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如同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样,知识的掌握也分为四个层次。有的人只能掌握一个个的知识点,但不能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连不起来,这是掌握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类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但不能把不同类型的各条线的知识横向并联起来,形成一个面,这是第二次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一年级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但不能把不同年级一个学段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的立方体,这是第三个层次。1只有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这是第四个层次。一个教师如果达到了第四个层次,就会成为一个教学专家,在教学中不管从哪个知识点切入,都能把各种知识连接起来。一些特级教师之所以能随心所欲的驾驭教材,就在于他们达到了第四个层次。如魏书生他用“知识树”的形式概括了初中语文的知识结构。北京22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从初一教到高三,连续六年大循环。他在教初一数学时就开始渗透高中数学知识,因为他对整个高中和初中学段的数学知识非常熟悉。他从来不给学生加课和补课,从来不给学生留家庭作业,直到高考前都在讲课。而学生学得很好,考得很好。有人问他数学怎么学?他说:“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他把这种教学方法叫做“结构教学法”,讲究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首先,教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每个学段的教师,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本学科的整个学段的课本拿到手,对照新课标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并写出教材分析,包括: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本的编写意图和逻辑线索,本学段知识的内在关系,自己如何整合和处理课本等。然后以教研组为单位人人演讲,每个人把自己画的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投到银幕上(或画到黑板上),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其次,要把握一册教材。一个真正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通读整册课本,对照新课标,了解编者的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画出整册书的知识结构图,写出教材分析。按照前边的路子仍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共同设计出本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图张贴于教室墙壁。在新学期的开始不要急于讲第一课,而是给学生讲整册课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第三,要把握一个单元的教材教师在备课时不要只备一节教材或一篇课文,而要备一个单元。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各科教材基本都是按照主题的形式来编排的。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一个单元的主题,清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