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咬了我的大饼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说短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2、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尝试从饼上的齿印来判断是谁咬了大饼,感受故事的乐趣。活动准备:有齿印的大饼一个,小猪、兔子、狐狸、鳄鱼、河马图片各一,故事课件活动过程:一、出示大饼,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这是什么?(饼)教师:对这是一块大饼,那你知道是谁做的吗?教师:这块大饼是小猪做的,小猪做了大饼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二、逐一出示图片,猜测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1、我们一起来帮小猪猜一猜,是谁咬了他的大饼呢?请个别幼儿回答。2、逐一出示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的图片,观察猜测。(1)他遇到了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是小鸟咬的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一样吗?小鸟咬下的痕迹是尖尖的,与大饼上原来留下的痕迹不一样。”(2)小猪又遇到了兔子,“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是兔子咬的吗?”……(3)“这是谁呀?”“你觉得会是狐狸咬的吗?”……(4)“这是谁呀?”“会是鳄鱼咬的吗?”……(5)“哇,河马的嘴巴好大呀,会是河马咬的吗?”……3、“小猪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啊呜’,他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吧唧吧唧’,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究竟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你们知道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吗?”提问:你怎么会知道是他咬了大饼呀,从哪里看出来的?三、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尝试模仿故事中的对话。1、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我们一起来帮小猪再问一问。2、教师边操作课件边讲述故事,到了对话的地方,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对话:我们一起帮小猪问一问小鸟(兔子、狐狸、鳄鱼、河马)“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样”3、现在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呀?活动反思: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是采用图片导入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激1发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这是什么啊?”“味道怎么样?”“猜猜是谁做的呢?”内容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孩子讲述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第二部分是以牙印为线索,理解故事内容。我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孩子学习讲述动物之间的对话,但是却没有把“牙印”这条线索拎出来,以至孩子在比较不同“牙印”的时候出现了不理解的现象。这也是让我感到整个活动中最遗憾的事。活动的最后是一个分享活动,我为孩子们配上进餐音乐,让孩子们通过咬饼干来观察自己的牙印和同伴之间的区别。上完活动后总感觉自己没有把握好整个活动的线索“牙印”,在开始小猪发现大饼被人咬了的“牙痕”,到后面和小动物间“牙痕”的比较,理解不同的动物之间的牙痕是不一样的,总觉得还差点火候。失败是成功之母,相信下次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