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较为浅显,学生很喜欢读,而且一读便懂。这是一篇许多人公认的“浅文”,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朱晓娟老师这节课给我留下了这些印象:一、教学设计比较精当。激趣导入,用敦煌画壁导入,给这则故事添上了些许的神秘色彩,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挑战三扇门的设计也比较巧妙,很好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自读要求中的学习任务。教学中的重点抓得也比较准确、巧妙,如:“义”的理解非常到位,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而且从中体会了九色鹿的优秀品质。二、这是第一课时,但是朱老师并没有按常规教法,而是有机整合,课堂体现了语文课的语文味,语文课堂还是应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学语文,用语文。这节课上,朱老师的字词教学别具特色,重点抓住了多音字和成语这两类词语,学习灵活高效。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朱老师在引导学生品悟九色鹿的品质的过程中,归纳了学习方法:读课文,找关键词句,特别是通过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的品析,深入体会九色鹿的品质,还进行了说话训练、写话训练。于永正老师说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到底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节课上做得就很不错为以后学生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遗憾的是:时间紧迫,没有来的及展示学生的写话内容,进行细致的指导。谭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