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一、背景1.“二十一条”2.巴黎和会问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什么是“五九国耻”?“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二十一条”实际上是把中国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从此形成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日本。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9日,除第五条内容外,称帝心切的袁世凯接受了“二十一条”的全部内容。这就是“五九国耻”。曹汝霖,亲日派,参与同日本谈判“二十一条“和多次向日本借款。陆宗舆参与签订“二十一条”等卖国条约和向日本借款的合同章宗祥,曾任驻日公使,多次出卖国家主权,向日本大量借款问题二:巴黎和会是怎样的会议?中国人为什么对它有期许?结果怎样?巴黎和会是在英、法、美、日、意五个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下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在一战期间,中国参加了英、法、美等协约国方面作战,曾派出了20万劳工参加战争勤务。中国政府作为战胜国,派出了外交总长陆徵祥为收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希望借此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欧美列强做出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中国外交失败。二.五四运动的经过:中心主力斗争方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北京上海学生工人游行示威罢工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的是什么?上海的“三罢”斗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勿做五分钟爱国心”“打倒卖国贼曹汝林.章宗祥.陆宗舆”口号: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群众大会现场青年学生高举声讨卖国贼,谋求国土完整统一的标语北京大学的游行队伍向天安门进发天安门前愤怒的人群(油画)外争国权內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两万多人在公共体育场举行国民大会。1919年6月“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的游行队伍五四时期的上海五四运动时期上海南京路五芳斋门口的罢市街景罢市救国不办卖国贼不开行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上海某理发馆贴出的告示三、五四运动的结果----------取得了初步的胜利(1)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2)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3)释放了被捕的学生。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精神1.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的精神3.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追求真理、勇于解放(进步)的精神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那么我们现在怎样做才能真正体现五四精神?184019191949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史(110年)中国近代史(110年)名称任务性质领导阶级主力指导思想前途结果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1949)反帝反封建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失败成功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社会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中心:北京主力:学生中心:上海主力:工人取得初步胜利释放了被捕的爱国学生罢免了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经过结果影响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民族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