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像山那样思考”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主研:海安高级中学曹树副研:海安高级中学冰川审核:海安实验中学李存杰【理论支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狼嗥的含义;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过程与方法: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思考;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3.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应与大自然平等的和谐相处。【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嗥叫()驯服()悚然()嬉戏()蠕动()跋涉()饿殍()艾蒿()陡峭()厮鸣()蜿蜒()迸发()二、知人论世“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他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他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书中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三、写作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最近30年,在美国,从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通过他本人和土地之间关系的描述,在那些从未到过威斯康星的沙乡、不熟悉书中所描写的地方的读者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乐于接受他的新思想的读者。这本书的美国版本的销售量已超过了100万册,他的土地伦理概念成为几个全国性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宗旨的基础。四、整体感知全文思路结构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9)第三部分(10):【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1.导入新课:面对大自然,有的人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有的人感悟自然,咏怀风物的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的人反思生态环境的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下面请看一组图片。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幅画面,大家看到了什么?(近处一只海豹倒在了血泊之中,不远处就是这起“凶杀案”的制造者——一位猎人,手里还拿着“作案工具”——猎枪,并且他的眼睛似乎还在盯着大海,盯着下一个目标的出现。)(背景介绍:这是发生在加拿大圣劳伦斯海湾的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加拿大出于商业的目的猎杀海豹已长达三十多年,一直为世人所争议。)1再来看下一幅图片,大家看到了什么?(一头藏羚羊,一头神气活现的藏羚羊。它抬着前蹄,似乎在狂奔,地上还扬起了灰尘,这就将这头藏羚羊的生机活力,神气活现的模样展露无疑。)(背景介绍:其实就在一个多月前,它还是一头躺在冰面上的,奄奄一息的,接近死亡边缘的可怜的小羊。后来被当地的巡查人员发现后,经过及时救治和精心护理,终于使它得以再现昔日的风采。这就是当时工作人员将它放归大自然时的情形。)(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面对自然界中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究竟是以经济利益为重,还是多去考虑一下在人类看来是弱者的感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奥尔多•利奥波德的这篇文章《像山那样思考》,也许从中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所在,从中得到一些理解和感悟。2.检查预习:通过投影,检查字音。3.文本诵读:教师范读4.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3)借助一声狼嗥而引起的反应,将深刻的生态伦理表达出来。第二部分(4-9)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第三部分(10)启示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应该像山那样思考要有生态意识。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