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儿童身体好坏对一个人一生的生活、学业、事业、抱负都有极大的影响。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要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儿童。”他主张将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并在《儿童心理之研究》、《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等教育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可供幼教工作者借鉴的进行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如著名的课程论观点“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源于杜威教育思想但又体现中国本土特色的方法论观点“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等,这些著名论述在当前的教育界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陈鹤琴先生曾一再强调,“活教育的教学应着重于室外的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户外体育活动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构成幼儿园课程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不少幼儿园兴起了活动区教学模式,随之对户外体育活动的改革也加大了力度,把活动室里边的活动场所拓展到了室外,使户外体育活动场地区域化,设置了田径区、攀爬区、平衡区等种类丰富的体育活动区。利用这些区域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开展的体育活动我们称之为“区域性体育活动”。我园在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创设和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有效开展的的区域性体育活动已成为我园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园,户外活动场地经过整体规划,根据幼儿园体育教育的目标设置成了若干个不同种类的体育活动区:浅埋地面的高低不同的树桩、涂抹着各种色彩的废旧轮胎组成平衡区;给幼儿园围墙披上美丽的外衣,挖出若干有规则的洞,或埋上几根“扶手”,就是一面攀沿墙,再加上攀登架、攀爬鱼等大中型器材,或在树干上系上一长条粗绳供孩子们像猴子似的吊爬,就组成了一个充满情趣的攀爬区;树几根单杠,再悬吊上若干拳击袋拳击区就既可以打拳击、又能玩单杠了;米老鼠形状的塑胶操场上画上若干个不引人注目的小点和50米长的线段,就成了既能满足幼儿开展跑步、跳远等田径活动需要,又能进行整齐操节的田径区了;还有固定位置的沙水区、大型玩具区,以及不固定位置的投掷区、球类区等。每天上午和下午的某个时间段,幼儿园园操场上都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全园不同班级的小朋友戴上不同颜色的班牌,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区域开展活动。老师分散开来,各负责指导一个体育活动区的幼儿进行锻炼。每个活动区都有明显的标志牌,上面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标示出各年龄段的具体玩法、活动场所目标和注意事项,指导老师既是孩子的玩伴,又能及时给与锻炼方面的指导,同时还与保育老师一起提醒幼儿恰当进行区域间的转换。这是一幅令人感动的画面:孩子们在教师精心设置的环境中,自由选择喜欢的体育活动区积极地活动,渴了,到休闲区自己倒水喝,累了,换个轻松的活动。教师恰当地指导,保育老师精心照料。恰如农民小心地播下种子,把庄稼需要的各种养料精心地加于土壤,期待着收获;幼儿成长在环境中,教师与幼儿共同惊心地营造环境,快乐互动,一起从环境中获取营养,共同发展……究竟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呢?下面,主要从两方面谈谈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整体创设自然和谐的各体育活动区。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在“活教育”思想的方法论中也明确强调,“要根据儿童生活的需要及儿童的学习兴趣,组织儿童活动场所”。户外区域活动场地,能满足幼儿与自然亲近的天性;能使幼儿较少受到限制约束,自由地进行活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接触自然、认识世界,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问题。对于满足幼儿喜欢奔跑追逐、攀爬钻跳等活动需要是十分必要的,对满足幼儿的体质、体能以及身体运动的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耐力、速度等运动素质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整体设计和科学布局各体育活动区,满足幼儿发展需要,是有效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的首要条件。如何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幼儿园户外各体育活动区域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全面整合全面整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幼儿的身体发展是全方位的,而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只能锻炼身体的某一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