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赖奇英教学目标:1.认识“捧、抱”等12个生字,会写“非、常”2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积累“又又”的词语。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创编故事。4.能初步推断“小猴子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教学重、难点:1.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2.发现课文语言规律创编故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齐读课题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孙悟空飞回花果山当起了美猴王,有一天他对小猴子说:“孩儿们,我一万岁的大寿就要到了,你们送什么礼物给我?”有一只小猴子想:我一定要送一个特别的礼物给大王,他决定下山找礼物。小猴子能找到礼物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故事,齐读课题——《小猴子下山》。二、初读课文,理清路线1.小猴子下山来到了哪些地方?我们边思考边看动画片。2.小猴子下山来到了哪些地方?能用“先···再···接着···最后···”(课件出示)来说吗?小结: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样的连词,就把小猴子下山的路线说清楚了。三、以“所见”为线,了解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1.找出“又又”的词语。这一路上,不少好东西很吸引小猴子呢!赶快到课文找找有哪些东西吸引了他?用横线画出来。这些东西可吸引小猴子了,比如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像这样的词你还能找到吗?(贴词: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2.练读词语。谁来读第一个词语?你读得好,玉米就会来到我们的教室里哦(贴玉米图)第二个词谁来读?(贴桃子图)后面两个词大家一起读——(西瓜和小兔子也来了,贴图)小猴子下山来,可高兴了,他看见玉米···桃子···西瓜···小兔···(师生合作读词语)3.拓展运用(1)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都是“又又”的词语。)谁能给“蹦蹦跳跳”变变身,也变成这样形式的词?(2)用这样的词说一说这些东西,让它们也变得很令人喜爱。(出示葡萄图、南瓜图)还能用这样的词说其它事物吗?4.小结:是的,一个事物具有两个不同的特点,就可以用上这样的词。5.质疑。小猴子看到了这些好东西,一定是满载而归,给大王找到礼物了吧?(没有)(出示句子齐读)“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同学们,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是啊,什么原因使小猴子空手回家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共同来解决好吗?四、以“所做”为线,读做结合,学习表示手的动作的词。(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理解“掰、扛”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小猴子看到了这么多的好东西,他是怎么做的呢?先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波浪线画出句子。2.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这句话里有两个动词,分别是什么?3.学习“掰”拼读“掰”,做掰玉米和掰橘子的动作。对了,两手分开就是“掰”。(课件演示“掰”字形的变化)4.拼读“扛”5.指导朗读小猴子掰到了一根玉米,可高兴了,谁来高兴地读这句话。我们都来当高兴的小猴子吧,齐读。小结:对了,我们朗读就要这样,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走进他的心里去,他高兴我们也高兴。(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积累“扔、摘、捧、抱”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小猴子看见桃子、西瓜和小兔又做了什么呢?自由读二、三、四自然段,圈出动词。2.小朋友们请看——(出示:扔、摘、捧、抱、追)这些动词宝宝都排好队了,等着我们和他们打招呼呢。他们的名字可不好叫了,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3.请大家认真观察几个动词宝宝,你又有什么发现?4.那就用我们的手来做这些动作,一边读词一边做动作。5.小结: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很多字的偏旁就告诉了我们它的意思,我们可以根据偏旁来识字,这是一个识字的小窍门哦。6.辨析“扛、捧、抱”看图说话:看看小猴子在干什么?能用上刚刚学的动词说一句话吗?7.这些动词宝宝可调皮了,一不小心他们调换了位置了,(出示:捧玉米、抱桃子、扛西瓜)他们这样换好吗为什么呀?8.小结: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