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品味新课程一一西北大学附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西北大学附属中学杨晓云2007年9月,随着陕西省教育厅关于高中课程改革文件的正式出台,陕西省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面对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课程改革,我们应该怎样积极应对,怎样操作,怎样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反馈、总结与提升?高中课改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方案和经验可以照搬,没有通畅的捷径可走,需要不断的尝试与积极的实践。在陕西省全面进入课改前,我校就从多方面开始了积极的探索。我们在充分尊重国家课程方案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实际,全力突出新课改背景下的办学特色,努力促使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促使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促使学校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特色——这是一个逐渐变为现实的目标,也是我们经过不断探索、辛勤工作的有力回报。从准备课改到实施课改的几年来,我们遇到了很多困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从而更坚定了探索的信心。借此机会跟大家交流分享,希望能在共同的讨论中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新课程改革考验着校长领导力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对教育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它进一步坚定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一项真正有效的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使学生获得真正有效发展的改革。因此,校长对课改的价值判断与基本态度,直接影响着学校实施新课改的方向。作为高中课程改革新观念的引领者,具体实现策略的选择者和执行者、课程实践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者和激励者、教育改革发展规律的学习者和探索者,校长被赋予了较高的期待。尽管新课程推进可能存在过于理想的地方,尽管高考等因素对我们可能产生一些制约,尽管我们的教师的专业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尽管我们有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但是,校长不能自己迷茫、盲从,也不能自己气馁。因为推进高中课程实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应该是我们校长的责任和使命。在新课程不断建设、探索、创造、完善的过程中,校长应当表现出校长的领导力,而且应成为核心领导力。校长的课改领导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课改理解力,二是课改规划力,三是新课程开发力四是课改指导力,五是文化构建力。如果校长课改领导力不到位,就会制约或阻碍课改的推进二、新课程改革焕发出学校办学特色新课改在某种意义上是学校发展的生长点。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课改在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上焕发出各自不同的办学特色。校长不仅是新课程的执行者,更1是学校实现新课程的设计师。校长要对国家课程体系进行校本化改造,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及结合学校的发展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特色与文化底蕴加入到课程中来,因此对学校课程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1.课程改革为学校办出特色提供了可能“高中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选修课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修习,综合素质评价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实现学校有特色地发展提供了显示的可能性。2.珍视个性发展,造就学校特色纵横课改的发展,宏观地看,每个学校的学生都是独特的,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也是千差万别的。新课程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这就要求每所学校必须认真研究自己所处的独特环境和自己独特的学生。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独特的环境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必定是有个性的发展。他是校园文化的物化表现,是学校管理的综合展现,是师生精神风貌的集中表达。这一系列的独特性造就了学校的亮点,亮点的集合,就形成了特色。我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调整制定了自己新的办学理念: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程理念、学校课程管理、校本课程开发路径等方面做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三、新课改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保驾护航(一)实施课程培训,强化课改理念为了确保高中新课程实施起好步、开好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