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答案第1页∕共4页山东省滨州市十二校联考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1.B解析:A项,原文是“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C项,应是在《史记》对他们的真实呈现中,并非“历史长河中”,“处于平等的地位”也是无中生有。D项,“也让人们记住真实的自己”不是目的所在,)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没有例证法。3.C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爱憎分明”不属于实录精神。4.C解析:“袁济喜教授则不赞同这个观点”错,原文并没体现出袁教授对老师们观点的反对。5.B解析:B原文无据,是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而不是最关键的。6.①材料一侧重报道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的目的及传承学校的三个特点;②材料三侧重报道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之间的差距,强调要从师资和课程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教育;③材料四侧重报道基层落实,主要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7.B(B项曲解文意,连长不舍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二娃,而且为革命牺牲,连长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这一点在开篇第一段中已有交代。)8.①忠诚勇敢;连长跟他说有两条路时,他选择了陪连长战斗到底。②为人憨厚;文中有对他的肖像描写“黑一块白一块的脸,到处是憨相”。③枪法精准;连长让他射击谁,都是一枪命中;最后三枪也是准确无误。④机智变通;他在连长死后故布疑阵,引敌人上钩,消灭很多敌人。他没有死守与连长的约定,改变主意决定留得有用之躯,为连长报仇。(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满分。)9.二娃的选择是正确的,①从内容角度看,二娃没有选择跟敌人同归于尽是因为他要保存实力,为了以后给连长报仇;②从情节角度看,在连长捆好手榴弹时对二娃说的话就是希望二娃能够活下来,让他等到全国解放的那一天,在情节上做到了前后照应;③从人物角度看,二娃在对付敌人时,懂得策略,而且心思缜密,连长已经被敌人打死,如果他再与敌人同归于尽,就是一种无谓的牺牲,所以他选择引敌人入圈套,这体现了二娃的变通和远虑。10.C11.C,南牧,本义是南下放牧,引申指北方少数民族南侵。12.D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时戎王至,留骑之精者以御我,分其弱者……断我飞挽,且扼归路”可知,“分兵渡过滹水”的是契丹军。13.⑴王清请求率先登城,其他各军跟在他的后面,恰好有内应接应,于是攻占了襄州。(登、继、会、拔,句意各一分)⑵王清一次就攻占了桥梁,契丹的军队因此稍微退却,杜重威犹豫不前,已经秘密的对晋国有了二心。(获、小、却、贰,句意各一分)14.A应为用“独”写诗人自己(“老翁”)的处境。高二语文答案第2页∕共4页15.①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③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一点2分,第二点答出其他手法,可酌情给1分)16.(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借助:靠别的人或事物的帮助。援引:引用;提拔,引荐。根据语境看,此处应该用“借助”。甚嚣尘上:现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此处不是指言论,故应该用“与日俱增”。联通:互相联系相通。沟通:使两方能通连。“沟通”强调交流后通连,“联通”只是强调通连,根据语境看,此处应该为“联通”。投桃报李: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投其所好:迎合别人的喜好(含贬义)。“投其所好”虽是贬义词,在文句中加有引号,故正确。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及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句子成分可以判断,括号内的句子主语应该是“古老文化”,由此可以排除A项。根据括号后的句子“也只有……”判断,括号内应该为条件关系,而非假设关系和因果关系,排除CD项。1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根据故宫公布的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删掉“显示”,由此可以排除BD项。“约”与“左右”重复,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