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系列】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师版)岳麓版((课标地区适用))【考纲要求】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情分析】1.本专题命题规律:从考查内容看:近三年着重考查以下两大知识点:①洋务运动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如2010年海南卷考查了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曲折历程,如2010年江苏和浙江卷都考查了民族工业的兴衰史。2.命题趋势:建议重点关注以下知识点和命题角度:①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视角理解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理解政治与经济、中国与世界相互影响。②宏观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轨迹,注意理清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和表现,形成整体认识和总体评价。③运用近代化史观,分析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意义。〖难点释疑〗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一、中国近代主要经济形式及其特点(1)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是:生产上“男耕女织”,消费上“自给自足”,这里的“足”是指维持较低生产力水平上的、很少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对华倾销商品,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但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并居主导地位,这是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近代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止中国进步的根源。(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设厂,取得了合法地位;从60年代起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政府接收了帝国主义的在华企业。中外反动政治、经济势力勾结是造成中国人民贫穷、阻碍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见难点释疑四)(4)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列强在华倾销商品、资本输出和掠夺资源而产生的经济形式。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依附帝国主义,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形成了官僚资本;抗日战争期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新中国成立后官僚资本被没收,归国家所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营经济。中国的官僚资本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与西方资本主义截然不同,它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起步时就以垄断的形式出现,尤能表现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特点。(5)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的过渡形式,是“革命型”的经济形式。它由多种经济形式构成──个体经济、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新中国成立以前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或解放区的经济形式;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代表着各革命阶层的经济利益。二、中国近代主要经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1)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其他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勾结、依赖、相互矛盾。(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4)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中外反动经济的重重阻碍,同时其发展也在日益改造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1)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衰落消亡的过程中,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中国反动势力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权走向覆灭。(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外反动势力压制和排挤下,日益萎缩。(3)新民主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并成熟、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它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复杂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