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技术的发展1、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皂化反应的是()A.植物油B.甘油C.油酸D.软脂酸【答案】A【解析】能发生加成反应说明有机物中含有不饱和键,能发生皂化反应说明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只有A项符合。2、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钾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苛性钾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是0.09molB.ClO3﹣的生成是由于氯气的量的多少引起的C.在酸性条件下,ClO﹣和ClO3﹣可生成Cl2D.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1mol【答案】D【解析】解:氯气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钾、氯化钾和氯酸钾,根据图象知n(ClO﹣)=0.06mol,n(ClO3﹣)=0.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氯离子n(Cl﹣)=0.06mol×(1﹣0)+0.03mol×(5﹣0)=0.21mol,故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1mo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n(K+)=n(Cl﹣)+n(ClO﹣)+n(ClO3﹣)=0.21mol+0.06mol+0.03mol=0.3mol,A.通过以上分析知,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0.3mol,故A错误;B.根据图象知,氯气和氢氧化钾先生成次氯酸钾,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氯气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酸钾,所以氯酸根离子的生成是由于温度升高引起的,故B错误;C.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因此两者反应不可能生成Cl2,故C错误;D.根据图象知n(ClO﹣)=0.06mol,n(ClO3﹣)=0.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的氯离子n(Cl﹣)=0.06mol×(1﹣0)+0.03mol×(5﹣0)=0.21mol,故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1mol,故D正确;故选D.3、“类推”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下列类推的结论中正确()A.Ⅳ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是GeH4>SiH4>CH4;则ⅤA族元素氢化物沸点顺序也是AsH3>PH3>NH3B.第二周期元素氢化物稳定性顺序是HF>H2O>NH3;则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也是HCl>H2S>PH3C.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也必有阴离子D.干冰(CO2)是分子晶体;而二氧化硫(SO2)不是分子晶体【答案】B【解析】4、有Wn+、Xm+、Ym﹣、Zn﹣四种离子,且W、X、Y、Z四种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均为奇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Wn+、Xm+、Ym﹣、Zn﹣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Y、Z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Hm>HnZC.W、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电解质D.W、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答案】D【解析】解:有Wn+、Xm+、Ym﹣、Zn﹣四种离子,且W、X、Y、Z四种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均为奇数,说明这四种元素都位于第三周期,且m>n,则X为Al元素、W为Na元素、Y为P元素、Z为Cl元素,A.电子层数越多其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所以离子半径Ym﹣>Zn﹣>Wn+>Xm+,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Z>Y,所以Y、Z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Hm<HnZ,故B错误;C.磷酸属于中强酸,为弱电解质,故C错误;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金属性W>X、非金属性Y<Z,所以W、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故D正确;故选D.5、一定浓度100mL的HNO3溶液中加入2.8gFe,全部溶解,得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1.12L,测得反应后溶液中的c(H+)=0.1mol/L。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A.反应后溶液中无硝酸亚铁B.反应前HNO3溶液的浓度为2.0mol·L-1C.反应后溶液中c(NO3-)=1.6mol·L-1D.反应后的溶液最多还能溶解1.61gFe【答案】B【解析】6、将一定质量的镁.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全部是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mol/LNaOH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7.65g,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当生成沉淀达到最大量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