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3年1月25日下午4:00——5:30〕乐山市高中2014届教学质量检测地理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打在答题考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50分)注意事项:1.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2.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右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分析回答1-3题。1.城市①为一省级行政单位行政中心。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A.名称是西宁B.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C.所在省级行政单位有两个简称D.位于黄河中游河段2.图中图例的数值单位最可能是A.℃B.人/km2C.mm(降水量)D.m(海拔)3.城市②周围有大面积地区数值大于400,对其原因的分析,准确的是A.位于沿海,对外交通便利B.地处亚热带高原地区,气候凉爽宜人C.盆地地区,人员外出困难,聚居于盆地内D.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农业发达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形示意图,回答4-6题。4.图示地区A.大部分位于西北地区B.大部分位于青藏地区南部C.主体为柴达木盆地D.主体为塔里木盆地5.地点①海拔范围可能是A.3000~5000米B.5000米~7000米C.2000~3000米D.1000米~2000米6.对与图示地区的主体地形区的分析,准确的是A.因海拔高,所以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2/7B.因周围环绕的高山阻挡了寒冷气流的进入,所以冬季气温较高C.因周围环绕的高山阻挡了湿润气流进入,所以降水稀少,干旱特征明显D.因周围环绕的高山,气流受到抬升,所以地形区边缘降水丰富我国的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是十分显著的,某一种气候要素对不同区域影响程度是不相同的。阅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局部)分布示意图,回答7-10题。7.图中山脉组成的分界线将我国划分成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不属于该分界山脉的是A.太行山B.大兴安岭C.贺兰山D.冈底斯山8.关于季风区⑤与非季风区④的分析,正确的是A.区域④不会受到夏季风影响,所以降水很少B.区域⑤不会受到冬季风影响,所以降水类型以台风雨为主C.区域④所有地区冬季气温很低均是因为受冬季风影响十分明显D.区域⑤受到夏季风影响明显,所以夏季降水丰富9.图中①、②、③三条线段表示的含义最可能是A.台风位置B.冬季风到达的位置C.雨带推进位置D.夏季风到达的位置10.根据上题,当该地理事物位于②线所在区域时,A.非季风区④西北部河流处于春汛期B.季风区⑤南部地区河流进入汛期C.黄河中游出现凌汛现象D.我国东北地区处于烈日炎炎的伏旱天气下面为我国新疆南部及海南岛水系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11.对南疆地区河流水系与海南岛河流水系的分析,正确的是A.因地形影响,均为向心状水系B.因人为原因,多为季节性河流C.因地形影响,均为放射状水系D.夏季都处于汛期,但主要补给水源不同12.对南疆地区发展绿洲农业优势条件的分析,错误的是A.人口稀少,工业及生活用水量小,农业用水十分丰富B.气候干燥,云量少,光照充足,利于棉花等喜光植物生长C.夏季高温,利于农作物快速生长D.大气水汽含量少,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弱,加强植物白天的光合作用而3/7减弱夜间的呼吸作用,利于瓜果糖分积累13.南疆地区和海南岛都是我国重要农产品基地,只是主要农产品种类不同。在两个地区农业发展中共同存在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是A.距离市场远B.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C.淡水资源不足D.技术落后萨赫勒地区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遭受罕见大旱,并引发了严重的荒漠化,致使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前后有20多万人因饥饿而死亡。20世纪以来,随着周围地区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以及本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该地区传统的游牧经济向商品性定居牧业经济转化。相对于游牧业,商品性定居牧业具有牲畜品种单一、规模大、掘井定居等特点。据此回答14-17题。14.萨赫勒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紧邻撒哈拉沙漠阻挡地中海水汽进入该地区B.受西风影响,降水稀少C.冬半年,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气候干旱D.周围高山环绕,水汽难以进入15.商品性定居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