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强化训练:文言文阅读(15)一、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2.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②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3.选文第③段紧承上文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进行推论的是哪句话?4.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哪两句?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的括号内。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级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1分)弦而鼓之:2.下列各项中加粗词“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1分)A.献之太常B.还之C.希世之珍也D.工之侨闻之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译文:4.填空。(4分,每小题2分)(1)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两次献琴而结果不同的故事,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就可以引出新的观点。工之侨献琴的故事寓意深长,请你再认真阅读文章,从这个故事中变换角度,提炼出一个言之成理的观点。答:5.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黄河远上白云间”,意在突出黄河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黄河的美;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黄河的____________美。(2分)(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出了戍守者_____________的情绪。(1分)专题(15)一、参考答案1.治理国家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2.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来节奏感很强。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AD二、参考答案1.弦:琴弦。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2.C3.这样的世道真可悲啊!难道只是这架琴(有这样的遭遇)吗?(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一件不是这样啊(注意:第一句是主谓倒装句式;“岂……哉”是反问句式;“莫”是不定指代词;“然”是指事代词)4.(1)世人往往缺乏见识,不重实质而只重表面,因而不辨真假优劣(2)反对弄虚作假(或“要重视真才实学”,“关键在于提高鉴赏能力”等)5.(1)静态动态(2)思乡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