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四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人教新课标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Ca40S32Cl35.5Fe56Zn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生理盐水B.“雪碧”汽水C.碘酒D.冰、水混合物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溶液中一定含有水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D.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3、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4、将7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各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硝酸钠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D.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6、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克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蔗糖的溶解度7.2011·四川广安)27、右图是固体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除去混在甲中的乙物质D、20℃时,可配制质量分数为30%的乙物质溶液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将25gKCl溶液蒸干得到5gKCl固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青海玉树地震后,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灾区喷洒消毒剂,进行医疗卫生防疫。质量分数为0.2%~1%的过氧乙酸就是用于环境喷洒和用具浸泡的一种消毒剂。现有市售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乙酸,要配制1%的过氧乙酸10kg,需要市售过氧乙酸的质量为()A.1000gB.500gC.100gD.50g10.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两溶液仍饱和B.甲溶液仍饱和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D.溶液质量:甲=乙11.t℃时,向10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则此过程中该溶液满足下图a、b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的是()A.a-溶解度,b-溶质质量B.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质量C.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D.a-溶解度,b-溶剂质量12、.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13、20℃时,向一盛有40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g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gB.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D.加水后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14.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KNO3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15、用氯化钠配制lOO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⑤②④①C.①③⑤②④①D.①③⑥⑤②④①二、填空题(本大题6小题,共26分)20..(5分)小丽非常喜欢学习化学,并乐于活用化学知识,请你试着和小丽一起去体会活用化学知识的快乐:(1)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丽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填一条性质)。。(2)小丽注意到汽水在没有开盖之前几乎看不到气泡,但打开瓶盖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