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十中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第29课《湖心亭看雪》第一课时主备人:李葆华参与教师:包丽娟白静王燕李德银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2.积累字词,归纳文言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梦萦魂牵的地方,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二、目标导学(见“学习目标”)三、预习检测1.作者小档案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2.背景知识湖心亭:在西湖中央,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尽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清乾隆帝在亭上题有匾额静观万类和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3.生字词语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一芥(jiè)沆砀(hàngdàng)铺毡(zhān)强(qingᾰ)饮喃喃(nán)四、自主学习1.听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2.二读课文,疏通文意(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上,掌握重点字、词、句。)(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惟长堤一痕________(4)强饮三大白________(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6)及下船________(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五、归纳练习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⑴一:上下一白________长堤一痕________⑵更:是日更定________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⑶是:是日更定________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⑷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六、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搜集描写雪景的句子不少于5句。二次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录平凉十中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第29课《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主备人:李葆华参与教师:包丽娟白静王燕李德银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教学目标:1.体味文章的写作手法与语言风格。2.感悟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测1.背诵课文。2.交流描写雪景的句子。二、目标导学(见“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复述本文的“事”。(1)看雪的时间是?地点是?(2)写雪大的句子是?写冬雪寒冷威严的句子是?(3)湖心夜景给作者总的印象是什么?(4)写湖心亭夜景时作者特写的景物是什么?(5)那人对我的态度是什么?我的态度是什么?2.细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情”。(1)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2)那人对我的态度是什么?(3)我的态度是什么?(4)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从中表现出作者的什么情怀?(痴;有独自冒寒看雪的雅兴和孤寂的情怀。)四、合作探究1.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说说景物的特点及描写手法。明确:作者写景采用白描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不作丝毫的修饰,而是朴素的再现,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将事物的神韵展现了出来。2.白描是这样的一种描写方法。明确: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特征,以简练朴质、不加渲染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五、课堂检测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描写手法:《湖心亭看雪》白描手法,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烘托手法,景为人设。表达情感:《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二次备课记录二次备课记录六、布置作业学习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个人或叙一件事,力求简洁、传神。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