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章习题一、选择题1.一块骨、一块肌肉均属于()A.细胞间质B.一个器官C.一种组织D.一个系统2.下列关于肌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B.两端的肌腱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C.每块骨骼肌必定跨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节D.任何一块活的肌肉受到刺激后都能收缩3.“偏瘫”不久的病人不能运动的原因是()A.肌肉数量太少B.肌肉失去收缩功能C.神经系统出现障碍D.运动系统受损4.大吊车的臂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A.肌肉B.骨C.关节D.骨连结5.下列各种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蜘蛛结网B.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C.老马识途D.美国红雀喂鱼6.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B.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C.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因此学习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D.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7.印度的狼孩被人从狼群里解救出来以后,不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文字,改变不了以前的生活习性,这是因为()A.狼孩不具备人的学习素质,但有人的学习行为B.狼孩不具备人的遗传素质,但能获得人的遗传行为C.狼孩既没有人的遗传素质,也没有人的遗传行为D.狼孩具备人的遗传素质,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接受人的生活经验,没有人的学习行为8.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A.草原上大批食草动物B.工蜂喂养蜂王和幼虫C.在山洞中居住的蝙蝠群D.爆发蝗灾时的蝗虫群9.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A.蜜蜂的舞蹈动作B.萤火虫的发光C.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10.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A.蚯蚓B.大山雀C.黑猩猩D.牛11.生物反应器是指()A.转基因动物B.转基因植物C.转基因微生物D.转基因生物12.蝶蛾类昆虫的雄虫的嗅觉感受器位于()A.雄蛾胸部B.雄蛾腹部C.雄蛾四肢D.雄蛾触角13.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后来发现,实验区的草叶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的天然草区,牧草却生长良好。人工草场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污染B.缺水干旱C.植被种类不够丰富D.食物链被破坏14.在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田鼠、蛇等野生动物,若人们大肆地捕杀蛇,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田鼠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田鼠的数量马上迅速减少C.庄稼会减产D.蛇的数量会减少15.生态平衡指的是()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是不变的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是相等的C.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D.新生和死亡的动植物数量相等16.对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观点正确的是()A.动物作为消费者参与了物质循环B.绿色植物不参与物质循环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是释放能量D.动物在物质循环中不起作用17.蚊、蝇对人类和动物有很大的危害,因此要()A.喷洒杀虫剂彻底消灭B.采取措施控制发展维持一定的数量C.采取环保措施彻底消灭D.采取生物防治办法彻底消灭18.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的“语言”()A.狗的尿B.孔雀开屏C.雄蛙鸣叫D.夏天狗吐舌头19.小狗在人们训练下,能够在一定地点取食、大小便,这种行为属于()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C.社会行为D.防御行为20.下列哪种行为是先天性行为()A.马戏团的小猴骑车B.大山雀偷饮牛奶C.幼兔出生后便寻找奶头D.蚯蚓走迷宫21.下列发明创造与仿生学无关的是()A.雷达B.迷彩服C.显微镜D.直升飞机22.在我国的农业历史上,造成最大虫灾的害虫是()A.蝗虫B.苍蝇C.蚜虫D.白蚁23.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防治的是()A.狮吃羚羊B.周氏啮小蜂将卵产在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C.引入青蛙消灭蝗虫D.七星瓢虫吃蚜虫24.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B.用于观赏C.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维持生态平衡25.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A.相互制约的B.多种多样的C.不断进化的D.谁也离不开谁二.连线26.将下列现象与所属行为的正确关系用线连起来。A.黄鼠狼偷鸡a.防御行为B.大雁的迁飞b.攻击行为C.蚂蚁共同搬运食物c.社会行为D.两只雄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