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制备1、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其操作或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8.84g食盐B.用220mL容量瓶配制所需的220mL、0.1mol/L的NaOH溶液C.用量筒量取12.12mL的盐酸D.用0.1200mol/L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盐酸21.40mL【答案】D【解析】A、用托盘天平称得实验的质量是8.84g,实验记录错误,因为不可能精确到0.01g,只能到0.1g,故A错误;B、没有220mL的容量瓶,可以选择250mL的容量瓶来配置溶液,故B错误;C、用量筒量取的盐酸体积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一位,故C错误;D、用0.1200mol/L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盐酸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滴定管数值准确到0.01mL,故D正确.故选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B.进行如图1操作后,实验现象为: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C.利用如图2装置可以分离CCl4和水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密度必须比水大【答案】D【解析】密度CCl4>水,且I2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故下层呈紫红色,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密度可大于原溶剂,也可小于原溶剂。3、某学生发现某试剂瓶中的溶液中有悬浮物,拟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此操作中错误的地方有()A.4处B.3处C.2处D.1处【答案】C【解析】操作中错误的地方有2处:①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颈的末端未与烧杯内壁相接触。4、在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中体积最大的是()A.1molO2B.2.24LH2C.18gH2OD.56gFe【答案】A【解析】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答案】B【解析】6、下列有关工业上制硫酸和氨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酸工业中制SO3的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B.合成氨气的条件是:400—500℃、10Mpa—30MPa、铁触媒C.都进行了循环操作D.都有热交换装置【答案】A【解析】7、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B【解析】8、下列实验的设计不合理的是()A.在浓氨水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制取少量的NH3B.用水可以一次性鉴别溴苯、苯、乙酸三种物质C.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依次加入的物质是H2O、Ba(OH)2、Na2CO3、HClD.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将溶液混合后需用大火迅速加热【答案】D【解析】9、下列实验装置图及实验用品均正确的是(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答案】A【解析】A、制溴苯用题给装置和药品,正确;B、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导管口末端应位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错误;C、石油分馏,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错误;D、实验室制取硝基苯,温度应控制在55——600C之间,错误。10、用含少量镁粉的铝粉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A.①⑥⑤③B.②③⑤③C.②③④③D.①③⑤③【答案】C【解析】先加烧碱溶液溶解,再过滤,可除去单质镁杂质,再通入过量CO2会生成Al(OH)3,经过滤即得较纯净的氢氧化铝。11、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用图①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B.用图②装置制取和收集乙烯C.用图③装置将海带灼烧成灰D.用图④装置制取乙酸乙酯【答案】D【解析】A.制取氨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因此不能用图①装置制取氨气,错误;B.制取乙烯应该用加热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的混合溶液,因此不能用图②装置制取乙烯,错误;C.灼烧海带应该在坩埚中进行,错误;D.用图④装置制取乙酸乙酯乙酸、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溶液来制取乙酸乙酯,为了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杂质,同时进行乙酸乙酯的溶解度,通过要把混合物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正确。12、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选项A的反应原理是:C2H5OHC2H4↑+H2O)【答案】C【解析】A、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制备乙烯还需要分液漏斗,且乙烯的密度略小于空气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