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FM广播电台第10期节目播音稿编辑准备样稿会宁FM广播稿——2013年第10期节目播音稿节目名称:《会宁FM-NO10》节目主题:话说会宁节目主播:王元平节目编辑:李旭硕播出时间:2013年月日录音交稿时间:2013年月日※※※※※※※※※※※※※※※※※※※※※※※※※※※作为会宁人中的一分子,家乡总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了的乡情.早就想写写这方面的话题了,但一直苦于没把准脉络不敢下笔,适逢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在会宁胜利会师七十五周年之际,为了纪念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壮举,也为了讴歌会宁这方土地上的人民世世代代繁延生息、坚苦创业的坚忍不拔精神,我还是自己鞭策自己提起这支拙笔,把陆陆续续思索的思想碎片斗胆诉诸文字。我是王元平,这里是倾听家乡的声音——会宁FM网络广播。话说会宁作者:杜立群地处世界上黄土层最厚的黄土高原腹地的会宁,北镇祁连,东依六盘,南望秦岭,西含昆仑。一条大河——黄河绕北境而过,苦咸的小溪般的祖厉水穿南北而入黄河,将会宁的版图切割为东西两半。自古扼守秦陇要冲的会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北朝时,西魏丞相宇文泰、北周武帝宇文邕曾两度用兵会师于此。蒙古族、西夏、金人更是经常袭扰,占领此地,可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历史就在这一种民族的拉锯战中融合着这里的民俗、文化,融合着这里的百姓。故此,会宁的治所在明王朝以前就从来没有固定所在。这也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争治所、争名人的困扰和笑话。历史就是在这种反复的劫难中,一次次修炼着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智慧和意志,提升着正义力量的功力。长征就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乃至中国人民智慧和意志的一次升华性修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敦厚圆润的黄土山塬养育了会宁人的憨厚质朴。同时也培植了会宁人的世故圆滑,缺少一点棱角分明的张扬,就像丰满如女人的山峦一样。暗合中国传统哲学的中庸之道。阴柔的山峦,线条柔美,肌肤丰满,圆和融通与地气相连。会宁人自远古以来在有意与无意间就享受着这种大自然的美德教化,骨子里具有了一种包容的特质。因由,便产生了许多关于包容的故事,民族之间的包容,历史事件的包容,这是一方大融合的土地。至今还有蒙古族的后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黑虎赵”的家族史就是一部浓缩的民族大融合史。七十年前的那一场伟大历史事件——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宁,更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增添了无尽的精神活力。会宁在拥抱红军,欢庆会师的同时,从此,就跟随红军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意志,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走出了一个个出类拔萃的大学生。长征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享用不尽的精神食粮,这种浴火重生的精神,涵盖了中国传统文明的精华所在,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走过了两千多年的会宁,成长了六百多年的小城,你的一点一滴,一颦一笑,一苦一荣,一悲一喜,苦乐荣辱都与中华民族的兴衰紧紧相系,骨子里渗透着中华文明的血脉,那一份淳朴,那一份诚实是你永远也褪不掉的胎记,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很快地认出你是会宁的儿女。这是一种美德,这应该成为我们的骄傲,因为我们没有把祖宗的东西丢掉。潺潺流淌的祖厉水。虽然苦咸,但苦咸中有一股节气,一股矢志不渝的节气。有句谚语说:“人穷志短”,然而会宁人人穷志不穷;经济虽然落后,但人的观念、意识却并不落后。干旱少雨的黄土层地质结构世世代代演绎着会宁人的吃苦耐劳,表现着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过人潜能,经济的拮据培育了善于计划、崇尚节俭的美德,同时也有那么一点吝啬小气,不过这不是他们的过错,而是长期的贫穷造就了这一性格缺失。其实,会宁在唐王朝以前,是一个好地方,物产丰富,粮丰林茂,牧马遍野。唐太宗贞观八年曾赐改会宁为“粟州”。会宁农耕文明的辉煌开始走下坡路,应该说起始于宋朝中叶,1125年,金兵南下,北宋遂一蹶不振。中原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各地方势力的迅速崛起。从此,民族争斗断断续续再没有停止,一直到上世纪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地处中原腹地与西北大漠交汇处的会宁自然就成了这一场大角力中的羊皮,被扯得七零八落。加之自然灾害——大旱、地震等的施暴,会宁的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再也没有缓过阳气,由此,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