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23、4全方位外交5综合6一、选择题1.右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的新闻照片。此照片可以说明()A.中国正式成为了联合国成员国B.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C.中苏两国结盟的政治影响深远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上认可解析:B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美国在知道无法拒中国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后,抛出了“双重代表权案”,实质上是分裂中国。中国坚决反对西方国家“双重代表权”提案,指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同时,驱逐国民党集团代表出联合国,故B项正确。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说:“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尼克松所说的“共同利益”最主要是指()A.共同反对霸权主义B.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C.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D.提高乒乓球技战术水平解析:B国与国关系的发展变化都是以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未放弃霸权主义,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需要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而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也需要重新考虑对中关系,以制衡苏联,B项正确。C项是仅仅对中国单方面来说,排除。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3.尼克松曾感叹:“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他所说的“改变世界”是指()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苏联被国际社会孤立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标志着冷战时代的终结C.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进而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而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解析: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制衡了苏联,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C项正确。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A项错误;冷战时代终结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B项错误;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尼克松访华之前,D项错误。4.(2018·河北保定期末)20世纪70年代,日本民间兴起“熊猫热”“茅台热”“京剧热”“杂技热”,“日中永世友好”“日中不再战”逐渐成为日本对华舆论的主流。据此可知()A.中日经济交往升温促进文化交流B.邦交正常化促进经济文化交流C.经济文化交流为邦交正常化创造条件D.中国改革开放扩大了国际影响解析:B材料时间为20世纪70年代,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后,中日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答案为B。5.(2018·河北安平期末)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A.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B.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D.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解析: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反两霸”是反对美苏两霸,“一条线”是指联合美国反苏联,“全方位”是指新时期中国政府奉行不结盟外交,所以排除A、C、D,选B。二、非选择题6.(2018·福建名校期末联考)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材料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材料三(1968年)差不多在尼克松提出其以“收缩”为主要特点的“尼克松主义”的同时,苏联领导人则提出了旨在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进行干涉为主要内容的“勃列日涅夫主义”。……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了“反对两霸,侧重打击苏霸”的战略方针。——《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