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高一(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1.《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2.《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主要是指它()A.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B.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管理C.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3.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在经济方面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设立实业部。”这反映资产阶级领导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推翻清政府B.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平均地权D.建立民主共和国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A.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利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主张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5.我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主要理由是()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B.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D.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出现6.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其成果不包括()A.北京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B.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北洋军阀被迫释放了被捕的学生D.收回了山东的主权7.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B.斗争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C.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D.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先锋作用8.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其主要目的是()A.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B.促进工农运动的发展C.回帝国主义在华特权D.维护国共合作9.万里长征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转移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10.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标志着()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B.国民党政权被推翻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11.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C.三大战役的胜利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2.下列句子皆选自毛泽东的诗词,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历史事件,如果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国庆一周年时写的)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①②④D.①③④②13.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A.国家领土变化B.国家性质变化C.思想文化变化D.国际地位变化14.之所以以“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施政方针主要是因为()A.《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B.《共同纲领》的内容都是正确的C.《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D.《共同纲领》是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15.“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C.国民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6.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