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选择题1.图1为人民币对某外币的汇率(外币/1元人民币)走势图。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这一变化趋势可能会()A.促使我国游客更多的在该国购物B.降低我国企业对该国的投资热情C.增加我国企业对该国的商品出口D.降低我国居民对该国商品的需求7.截至2014年7月,江苏某地已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共238户,户均规模166亩,注册资金4.25亿元,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常年雇工比例低于20%,平均每户农场实现利润18万元,收入水平较普通农户有大幅增加。对该案例分析正确的是()A.家庭农场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和生产资料私有为基础B.土地的集中经营能够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效益C.农场雇工比例较低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实现社会和谐D.家庭农场利润增加能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12.为有效预防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某市纪委在农村村委会推行“四四四制”:规范提议、商议、审议、决议的议事程序;实施民督、村督、乡督、县督的监督方式;实施栏公开、网公开、短信公开、会上公开的公开方式。上述举措有利于()①深化民主管理,确保村民参与权得到有效落实②强化民主监督,保障村民知情权得到有效行使③推进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④发展基层民主,保障村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协商民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①人民群众参与决策,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②人大坚持开门立法,尊重公民在立法上的平等权③政府坚持民主决策,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参与度④民主党派参加政权,共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2.2014年11月以来,国家典籍博物馆陆续推出面向中小学生的雕版印刷、古籍装订、剪纸等互动体验公益课程,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中华典籍穿越历史的恒久魅力。举办这一活动()①能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②能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能巩固青少年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3.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谈话中强调:“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淡化文化的经济功能③发展文化产业,要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9.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脑中存在能“画地图”的定位细胞。这些细胞能够构建我们周围的空间地图,可以追踪我们的移动。当我们处在空间某个位置时,这个位置的细胞神经元就会告诉我们:“我在这里”和“我是否来过这里”。定位细胞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A.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C.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5.自2015年1月13日起,汽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由1.4元/升提高到1.52元/升。提高消费税会引起汽油需求的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图1中(P为汽油的含税价,Q为汽油的需求量)表示正确的是()ABCD22.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时代,为新年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A.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大众传媒代替传统媒介传递信息C.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D.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24.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从个人到国家,“家”是最重要的精神纽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在今天,重视家风建设,是因为()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家庭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A.①②B.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