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掌握滴管和玻璃棒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教学重点】经历一个“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教学准备】演示实验:1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小组实验:每组二个马铃薯、酒精灯、火柴一盒、不锈钢勺2个、一杯清水,一杯盐水,60克食盐、80克白糖、80克味精、2只烧杯、2根筷子、两张纸巾、一块抹布。【教学过程】一、观察马铃薯的沉浮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马铃薯)现在我要把它放入这杯水中,同学们猜一猜,它会沉还是会浮?再看,(放入2号杯中)怎么会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探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板书课题)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1、同一个马铃薯为什么在1号杯中沉,在2号杯中浮呢?2、这两杯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师:1号杯液体清,2号杯液体浊,这说明什么?生:2号杯中加了可以溶解于水的物质师:加了什么物质呢?生:盐3、怎样证明2号杯中溶解了其他物质呢?生:尝师:这个办法好,不过,对于不明物质,我们是不能轻易尝的,既不卫生也不安全,还有更好的办法吗?生:加热师:加热后会怎样呢?这个办法不错,让我们来试一试。4、出示课件——实验要求师:实验需要注意什么?(防止烫伤)5、材料员取材料。6、学生实验:液滴加热。7、汇报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师:哪种描述更科学、更准确(白色粉末或颗粒)师:实验证明了什么?(2号杯中水中溶解其它物质)师:白色粉末可能是什么?(盐、糖、味精等等)师: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了盐、糖、味精这三种物质。大家想不想也来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呢。三、调制液体1、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做这个实验都需要什么材料?实验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讨论、汇报交流)课件出示“记录表”简单说明:(1)任选两种物质(2)第一次不加任何物质把马铃马铃薯薯直接放在清水中观察沉浮情况(3)分次逐渐加量,直到把马铃薯浮起来为止。2、学生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说说发现(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4、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确实是因为液体的原因才使马铃薯浮起来的。那么什么样的液体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呢?就是说: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是不是只有这三种物质的浓溶液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我们有经过验证是不能轻易下结论。四、拓展阅读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一定浓度的液体可以使马铃薯上浮,假如有一个足够大的容器,足够浓度的液体,能否让一个人也浮起来呢?地球上有这样的地方吗?2、学生阅读教材18页的内容。3、死海的秘密在哪里?看课件图片。五、总结: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今天,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了一定浓度的液体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同学们课后想不想继续探究还有哪些液体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呢?为什么它们会使马铃薯浮起来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