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题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VIP免费

课题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_第1页
1/2
课题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_第2页
2/2
课题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学习目标:1.认识容量瓶是一种容积精确的仪器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活动方案:活动一:探究粗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实验室提供下列实验用品:NaOH固体、5mol/LNaOH溶液、蒸馏水、托盘天平、小烧杯、250ml烧杯、玻璃棒、量筒。1.请你设计两套简单的实验方案,配制100ml物质的量浓度约为2mol/LNaOH溶液。2.通过上述两套实验方案所配制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都是粗略的,试分析原因。活动二:探究用固体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认识容量瓶是一种容积精确的仪器。(1)容量瓶上有哪些标记?如何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2)实验需要使用245ml的某浓度的NaOH溶液,配制时应选用何种规格的容量瓶?(3)某同学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加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把水倒出一些,重新加水至刻度线。这样会造成什么结果?应该如何处理?2.设计实验方案精确配制100ml1.0mol/LNaCl溶液。实验用品:托盘天平(包括砝码)、烧杯、量筒、100ml容量瓶、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NaCl固体、蒸馏水。3.稀释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室用密度为1.84g/m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0ml1.00mol/L的稀硫酸。(1)实验用品:(2)实验方案①计算:需要浓硫酸mL②稀释:③移液:④定容:反馈检测1.实验室要配制0.5mol/L硫酸溶液500mL,需要用10mol/L的硫酸溶液的体积是A.25B.25LC.25mLD.50mL2.下列溶液中与50mL1mo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A.150mL1mol/LNaClB.75mL2mol/LNH4ClC.150mL3mol/LKClD.75mL2mol/LCaCl23.将5mol/L盐酸10mL稀释到200mL,再取出5mL,这5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0.05mol/LB.0.25mol/LC.0.1mol/LD.0.5mol/L4.实验中需2mol/L的Na2CO3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是:A.1000mL,212gB.950mL,543.4gC.任意规格,572gD.500mL,286g5.某位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A.所用NaOH已经潮解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D.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gNaOH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①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②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③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④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A.B.C.D.①②②③①③③④7.用9mol/L的浓硫酸稀释成0.9mol/L的稀硫酸100mL,回答下列问题:(1)需要量取浓硫酸__________(2)配制操作可分解成如下几步,以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向容量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检查是否漏水B.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将溶液注入容量瓶,并重复操作两次C.用已冷却的稀硫酸注入已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中D.根据计算,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E.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F.盖上容量瓶塞子,振荡,摇匀G.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H.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馏水,使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3)如果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g•cm-3)配制3.6mol/L的稀硫酸250mL。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在实验时应用_____________量取浓硫酸。8.现实验室要用质量分数为40%浓氢氧化钠(密度为1.2g/mL)来配制浓度为0.6mol/L的稀氢氧化钠100mL,问需要这种浓碱的体积是多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课题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