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邮发代号:22—46)学术公益系列之三语文教科书编写(修订)的十二个问题——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各个版本主编会上的讲话北京大学中文系原主任温儒敏说明:2013年9月11日,教育部基础二司召开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修订启动会议,与会者有各个版本语文教材的主编,温儒敏先生在会上做了主旨发言。本文系根据发言稿的部分内容整理而成。(来源:《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3年11期《高端讲座》栏目)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专职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师;收稿邮箱:ywjxtxa@126.com;(QQ群:421253835);月刊,定价10元邮发代号:22-46欢迎赐稿,欢迎订阅,欢迎关注!1.识字写字教学2.汉语拼音3.写字与书法的教学4.阅读教学5.读书问题6.写作教学7.单元结构8.课文9.语文知识和能力点10.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比例11.教科书编写语言12.教师用书现在语文教材要启动修订,可谓适逢其时。现有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是十多年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课改刚推进那时组织编写的,经过多年课改的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正式颁布,教材修订有了更成熟的理论指导。这次修订最重要的,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来确定思路,同时把课改的经验吸收进来。现在全国已获审定通过发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12套,初中语文教材有8套。总的来看,这些教材在体现课改精神、落实新课标(实验稿)的理念和目标方面,都做出各自的努力。和课改之前的同类教材比较,现有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有更加丰富多样的人文内涵,在内容选择和编排方式上也更活泼,都能注意到能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情境性、趣味性、综合性,练习设计也力求开放、多元,口语教学得到空前的重视,综合性学习成为一个新的亮点。这些都是成绩,1凝结着在座诸位主编和专家的心血,应当充分肯定。但是对照新课标的要求,还有就是站到十年课改之后所达到的新的认识高度来观察评价,也会发现现有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问题与不足。最大的问题是彼此趋同,个性不足。本来,“一纲多本”就是要发挥各个地方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不同风格特色的多种教材的竞争。但是现在“竞争”是有,那是发行推广方面的竞争,而教材本身特色、质量的竞争,并没有很好形成。另外,现在多种教材都往人文素质教育靠拢了,这是个进步,也是课改推进的结果,应当充分肯定。但是也有两种情况,有的教材往素质教育靠拢,并没有脱离语文教学的规律;有的则轻视甚至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把语文的含量稀释了,甚至把教学秩序打乱了。所以修订教材还是要全面理解课标,尊重教学规律。我主张努力做到四个字——守正创新。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吸收中外教材编写成功的经验,又要沉得住气,不搞颠覆性改动,毕竟还要考虑教学的连续性,以及一线教师如何使用。现在社会上对语文教材很多批评议论,媒体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语文拿出来炒作,弄得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们很紧张。我们修订编写教材,不能完全受社会上的批评炒作左右。那种动不动把现下的教材视为“垃圾”,甚至鼓吹要“对抗语文”的颠覆一切的思路,以及“翻烧饼”的做法,是不可行的,既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制造混乱。下面我想结合对课标的理解,讨论语文教材修订编写可能涉及的十二个具体问题。一、识字写字教学课标对此非常重视,论述的分量加重了,但其精神又是在减负。这个“减负”不应当理解为只是学习负担“量”的减少,更是要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有兴趣,又得法,效率就高,负担相对也就小。课标对课业负担“量”的减少是有规定的。比如小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会认1600—1800字,会写800—1000字。现在减少了,规定识字1600,其中会写800。请注意,课标还对识字和写字分开来提要求,提出“多认少写”。多年来语文教学习惯的每学一字必须“四会”,这个标准过高,课标提出要降低,“多认少写”,不要再要求“四会”。识字和写字分开要求,是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传统语文教学的识字和写字也是分开的。蒙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主要供儿童阅读背诵,有意无意就认识一些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