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沙漠中的绿洲》教学案例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王锦丽一、教案背景1、面向对象:面向小学四年级学生2、学科:语文(四年级下册)3、课时:第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根据地名,了解特色。(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词,理解词意。(3)标出自然段,尝试分段。二、教学课题18、沙漠中的绿洲三、教材分析《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记叙文。本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恶劣的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一片片绿洲,营造出美好生活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分为四段,其中通过耳闻、目睹,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是文章理解的重点。此外,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一课中,为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就“以读带讲,读中领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外,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从课文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入手,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中心句,创新设置,组织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师生沟通、生生互动、互助,从旁认真组织,积极指导,巧妙点拨,使学生不仅能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能培养合作精神。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充分运用百度搜索,搜索了许多有关阿联酋迪拜的图片,制作了媒体课件,生动再现当地情景,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其独特魅力。五、教学过程18、沙漠中的绿洲组织教学(课前调节课堂气氛,进行脑筋急转弯游戏。)一、读题回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沙漠中的绿洲(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沙漠(课件出示:http://beta.mishang.com/pin/4e97b1851d41c803230001f7/)有怎样的印象?用一词、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板书:不毛之地,环境恶劣)。二、过渡新授1、你看居住在这里的阿拉伯人都相信天使,可天使并没有给他们厚待,而是给了他们一片“不毛之地”。但是恶劣的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建起了绿洲。(课件:http://beta.mishang.com/pin/4e97b2421d41c80323000203/)文中哪些地方介绍了绿洲?这地方美吗?哪些词语更能突出它的美?(板书:绿树成阴、鲜花遍地)2、谁能读出它的美?指名读、齐读3、由这两幅图你想说些什么?(有疑问的?有赞颂的)疑问的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赞赏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打开《学习手册》合作探究,先自由读,再指名读题。问:第1题:哪个词最重要(板书:精心),解释:悉心照顾、周到、用心。读:第2题:体会有什么说什么?听:任务明确了吗?听清下列步骤,第一步一边听录音,一边用简洁符号画出答案,第二步:小组长带领组员,有序完成任务,比一比哪组效率最高!4、出示:(1)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读到这,我们就会联想到文中的一句中心句。(齐读最后一节的第一句)是啊,多像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和爱护,我们说这叫什么?(板书:呵护)就是因为他们的呵护,绿树才成阴,鲜花才遍地。5、出示:(2)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A、哪些代价?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B、发现了什么?建设绿洲艰巨、复杂,代价昂贵。C、“纵横交错”是什么意思?哪些事物的样子是纵横交错,用词造句。(课件出示:http://beta.mishang.com/pin/4e97b2591d41c80323000206/6、讲到这,想一想阿拉伯人建设绿洲的目的是什么?出示: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为什么这样说?说到这,你们说,他们付出这么大的代价能不精心种植吗?(板书:种植)还有哪些地方体现精心。7、出示(3)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