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是通过“数一数”活动,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与前一课时内容紧密相连,层层递进,重难点在于学生要掌握数的意义,理解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学情分析授课班级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知识基础,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但总体而言本班学生的观察力有待提高,学生在积极表现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全面仔细的分析问题,在实际锻炼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五、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向学生呈现安徽省省等各省图片,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大家知道我省有多少人口吗?2、问:这些都是老师找到的图片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3、教师提问: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这些资料中出现的数据都比较大,是我们以前所没有学过的,你们想认识它们吗?4、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设计意图:结合本省人口数量引入数据,情境导入,逐步呈现教学内容。)(二)探索新知1、铺垫回顾2、认识“十万”:(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1千1千的拨。(2)问:10个一千是一万,接下去1万1万该怎么数?(3)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4)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并在计数器上师生共同拨出“十万”。3、出示从“个(一)到万”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感受各单位间的十进关系。4、师生在计数器上拨“十万”的活动,加深对“满十进一”的印象。5、课件出示情境图片,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说一说十万大约有多大。6、认识“百万、千万、亿”(1)提问: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个一千万呢?让学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2)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验证.(3)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4)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也就是十进关系)(5)出示十进制数位顺序表,让学生观察。(设计意图:通过拨计算器,认识生活中的大数,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十进制。)(三)练习巩固1、试一试,完成课件练习一2、做一做,完成课件练习二3、比一比,完成课件练习三(设计意图:练习巩固,体现对知识的运用与理解,三种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四)课堂小结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比较大的数,你都记住了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五)作业布置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2、3题七、板书设计数一数满十进一十万百万千万亿八、教学反思新课改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对象,灵活运用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所以我在教学中层层深入、由浅入深的呈现新知,既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计数器教学是一种最直观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认真观察、勤于动手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