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人乞猫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泷冈阡表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韩魏公在大名日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制酒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破败的坟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一点儿的瑕疵,可算是传世之宝了。”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到掉在地上,两只玉杯都跌碎了。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时间和气数在那里。”又回过头对那差役说:“你是失误造成的,并不是故意的,有什么过错呢?”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韩魏公担任定武统帅时,曾经夜间写信,让一个士兵拿着火把在身旁照明。那个士兵向别处张望,火把(歪了)烧着了韩魏公的胡子,韩魏公急忙用袖子掸灭了,照旧写信。过了一会儿,偶尔抬头一看,已经换了一个士兵了。韩魏公担心长官会鞭打那个士兵,急忙喊那个长官来,看着他说:“不要追究他啦,他已经知道怎么拿火把了。”军中都很佩服韩魏公的宽厚大度。刘宣苦读成才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昼夜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很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退伍,考中了进士。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觉得这肯定是山林中的老儒生所作,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这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著名了。圣琵琶传闻有个书生想要游玩吴地,路经江西,因为大风阻碍就停泊小舟,闲散行走进入一片树林,寻访一座僧院。僧人已经外出到其他地方去了,僧院的房门外面,有几间小厅廊,临近处有笔和砚台。书生善于画画,于是就拿起笔,在白墙壁上画了一个琵琶,大小和真的琵琶没有不同。画完,大风渐静书生乘船出发了。僧人回来,看到了画的地方,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于是告诉村里人说:“恐怕这是五台山上降临的仙琵琶。”当时也是戏言,然而这话于是就被村里人传说,人们给以教神的礼节仪式祈求得福,很灵验有效。书生前往吴地,过了几年,就听人说江西的僧院,有个圣琵琶,灵验有效不止一二次,暗中对此感到怀疑。因此返回江西时,责令船进入停泊船原先的地方,上前拜访圣琵琶。僧人也不在,画的琵琶前,已经挂着幡,供着花,炉里点着香供奉了。书生取来水把它洗完,回去留宿在船上。到第二天,书生又上前拜访。僧人夜里已经回来了,因为失去琵琶的原因,邻近的人大规模地集中起来,正要共同悲哀感叹。书生特意询问,人们都说前头的应验:“今天应该有人背着圣琵琶走了,这就是琵琶不见了的原因。”书生大笑,对他们讲述了他所画以及擦洗掉的琵琶由来,从此神灵仙圣也绝迹了。棘刺雕猴燕王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有个卫人请求用棘刺的尖端雕刻猕猴,燕王很高兴,用三十平方里土地的俸禄供养他。燕王说:“我想看看你雕刻在棘刺尖上弥猴。”卫人说:“君王要想看它,必须在半年中不到内宫住宿,不饮酒吃肉。在雨停日出、阴晴交错的时候再观赏,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楚我在棘刺尖上刻的猕猴。”燕王因而把这个卫人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