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个性化阅读探究云南玉溪聂耳小学李惠兰【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关键词】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行为个性化阅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为此,小学高段语文就要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教师、学生、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并且这种交互应是多元的。因此,追求个性化的阅读是我们小学高段语文教育的必然。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过程的主体,是对话的中心。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建构起来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家庭背景、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阅读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所以,“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强调要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一)、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人们研究问题的好奇心,除了需要鼓励之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为了改变这种阅读教学现状,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成之。”他果然五步成诗。而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这样,学生就会受到鼓舞。实际上,学生往往特别注重老师对自已的评价,老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我们教师应提倡“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多说两句“不错,很好,有进步”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的成绩有了一点进步时多说两句“你很有潜力”之类的话;如果我们在学生考试前多说两句“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学生就会因此产生信心,自信就是力量,学生有了信心,就会爆发出局大的能量,最终就能后进变先进,失败变成功。(二)、学生的自主性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教师在教同一篇课文时,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正确运用兴趣规律,能促使学生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