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风东渐”的“渐”欧风东渐课本上没有解释,但是这是个很重要的词语。一方面,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社会生活的变化,很快在词汇中得到反映,出现了不少这类词语,如“欧风美雨”“西学东渐”“欧风东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等。今天再次谈到中西文化交流的时候,仍然常常用到。另一方面,“渐”是个常用字,但是用在这里的读音、意义对学生来说不常见,应把握住这次遇到的机会,让学生掌握住。“东渐”,音dōnɡjiān,《汉典》这样解释:1.向东流入。《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晋葛洪《抱朴子·钧世》:“故水不发崐山,则不能扬洪流以东渐。”2.引申谓向东方流传。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西逾月窟,东渐扶桑。”林纾《送文科毕业诸学士序》:“欧风既东渐,然尚不为吾文之累,敝在俗士以古文为朽败。”单查“欧风东渐”不好查,但查“西学东渐”比较容易。但是对“渐”都解释为“流入”。这次抽考参考答案也采用了这个解释。但是,有老师提出了不同意见,我再次查阅了更多的资料,我认为:解释为“流入”是本义,这里解释为“流传”“渐染”“影响”等引申义也是可以的。《第一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技能竞赛试题参考答案》“辨字析义”里有解释“欧风东渐”的“渐”的,答案是这样的:渐,音jiān(兼),义为“习染”。“欧风东渐”欧洲的风气影响东方。我觉得这个解释更合理、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