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语文试题一、积累36分1、默写16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5)潮平两岸边阔,风正一帆悬。(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8)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1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6)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2、《论语》作为一部至今滋养中华民族历史弥新的文化经典,其传世价值在于(2分)孔子的精深思想和人生智慧至今依然给我们莫大的教诲。例如:内容: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写法:言简义丰语录体情景化(纪实性)3、改正下面每个成语中的错别字。(4分)置之肚外(度)百口莫辨(辩)别出新裁(心)锋芒必露(毕)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将对联补充完整。上联:忠厚传家久下联:诗书继世长(远)。5、将下面备选的①②③三句话分别还原到语段的A、B、C处,使上下文连贯。(③①②)文字的诞生,结束了先民“口说无凭”的模糊状态,生活有了鲜活的证据。(A)(B)(C)都化为有形的、可视、可读、可思的文字。一部文字史,即一部文化史。①从点滴生活到历史事件②从电光火石似的灵感到鸿篇巨制的史诗。③从日月虫草到宇宙变幻。6、你能从下面的这段文字中读出哪些信息?写出最特殊重要的两条。为了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由蒂姆.执导、美国洛杉矶演员班剧团担纲的莎士比亚剧作《仲夏之梦》6月11日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来自世界各地的十二位演员,用舞蹈、原创音乐,充满动感的肢体表达和热切地诉诸现实与魔幻的舞台语汇,渲染着莎士比亚陛下的森林,也成就了该剧团在北京的仲夏之梦。①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②莎翁剧作《仲夏之梦》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7、根据“霾”的释文,描写一个片段,要求能写出“霾”的基本特征(3分)霾mai名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千米,通称阴霾。空气混浊,能见度低8、观察右边这幅图,按要求答题(4分)①说明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2分)创意:用汉字构图,有形有意;用中国元素构图,充满中国味。寓意:文明的中国更美丽,倡导人们讲文明,传承中华优良传统。②为这则公益广告拟写一个标题(2分)文明之窗(中国梦、愿景、风景、境界)二、阅读40分一、(16分)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花)②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到﹍﹍尽头)1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指目光短浅)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指责)10、翻译。(6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常会犯错误,这之后才能够改正。②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往下走看见小石潭,潭水特别清澈冰凉。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把食物用脚踢给别人,即使连乞丐也不会接受。11、赏析“感时花溅泪”中“溅”的表达效果。写出了诗人泪如雨下向四外迸射的情状,表现了诗人极度伤时忧国的思想情绪。12、《记承天寺夜游》紧扣“夜游”结构全文。全篇从“夜”写起,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夜游的缘由;接着写寻找夜游同伴并说明夜游的地点,为写景作铺垫;之后集中笔墨描写景物,结尾部分借景抒情。13、《陋室铭》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调素琴,阅金经”借指高雅的生活,“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借指世俗的纷扰,放在一起表达了作者远离世俗纷扰过高雅的生活的愿望。二、(10分)安静的阅读当读书变得嘈嘈杂杂,这样的阅读是有问题的;当深度阅读近乎成为一种奢侈品,这个时代是有问题的。回想起来,我的青少年时光有10年是伴随着浩劫年代度过的,即使是在那个文化短缺、读书无用之风弥漫盛行的荒唐时代,没有任何号召,更谈不上什么强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依然是削尖脑袋挖空心思地找书看,哪怕是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