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旗六中九年级地理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温馨提示:选择题答在答题卡上)1、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①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地区;②日本国土东西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③东南亚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稀疏,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④印度有和我国相同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⑤俄罗斯的工业基础雄厚,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⑥中东所产石油通过管道运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洲;⑦欧洲西部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以畜牧业为主,生产水平高,多用机械,自动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A、②③⑤⑦B、①⑤⑦C、①②⑤⑥D、②④⑦2、下列图中信息全部正确的是()A、B、C、D、3、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姓名:班级:年级:考号:…………………………密…………………………封………………………………线………………………………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C、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D、甲-乙的实际距离小于丙-丁的实际距离4、八年级一班有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下列四个同学在讨论各自家乡的特色,其中错误的是()A、小华同学说:“我来自新疆乌鲁木齐,长绒棉、啤酒花、番茄、葡萄、哈密瓜都是我家乡的特产,我的家乡所在的省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B、小伟同学说:“我来自海南三沙市,1940年,我的祖爷爷移居到了这个祖国最南端的城市”C、小丽同学说:“我来自辽宁连云港,我的家乡是陇海铁路的起点”D、小红同学说:“我来自西藏那曲,我的家乡的优良畜种是耗牛,我的家乡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5、关于甲、乙、丙、丁四地自然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地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B、乙地比丁地晚看到日出C、丙地的经纬度是(20°W、60°S)D、丁地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①6、有关图中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A、图①是美国,西部有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我国青藏地区农业类型相同;B、①国位于③国的东北方向;C、当太阳直射在b纬线时图②中盛行箭头所示风向的季风D、④图中C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好,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植被不同的5个区域,读图完成7~8题7、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图中山脉是阶梯分界的是()A、大兴安岭、秦岭B、昆仑山、大兴安岭C、贺兰山、秦岭D、昆仑山、贺兰山8、关于图中区域植被差异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造成②、③区域植被的不同主要是因为海拔高低不同B、造成①、④两区域植被不同的主要主要原因是纬度高低不同C、造成①、③区域植被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多少不同D、造成③、⑤区域植被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两地雨季长短不同9、关于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②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藏袍是③地的民族服饰,传统节日是雪顿节C、图中①省区是少数民族蒙古族的主要聚居区,该民族的木卡姆艺术选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D、④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区,相邻的国家是缅甸、老挝、越南;读图,回答9~10题。10、对两省区的自然环境推测正确的是()A、甲省平原面积大,乙省山区面积大B、甲省气候干旱,乙省气候湿润C、甲省人口稀疏,乙省人口稠密D、甲省交通线稀疏,乙省交通线密集11、若乙省模仿甲省,不断扩大耕地面积.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B、水土流失面积增加C、气象灾害明显增加D、河流含沙量明显减少1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A、此时M地为南半球的一月B、M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C、此时M地为北半球的夏季D、M地一定为北美洲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读东北三省和青藏地区图,完成下题:13、图中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松嫩平原,分布着大面积的黑土地,周围山环水绕,山是指大、小兴安岭和武夷山脉B、②区域被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线青藏线穿过,终点城市是拉萨C、①区域种植的农作物因为生长时间较短,各种养分积累多D、②区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北部14、读我国四大地区气温、降水数据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