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南县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33分)1.C(世外桃源,暴虎冯河píng,角色jué)2.B(耸人听闻: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惊;骇人听闻:说明发生的事是事实,指惊人的残暴,卑劣的坏事。闻所未闻: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事。形容事物新奇罕见。)3.A(B.两面对一面。C.语序不当,应是“识别、使用、传播”。D.成分赘余,去掉“的重要原因”)4.D5.A(“对表面现象则没有相关叙述”错,原文是说“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陈述”)6.D(“就”错,原文是说“这也是《史记》一书的厚重之处”)7.C(“是《史记》中所描写的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错,原文是说“西汉前期的重大事件莫过于诸吕之乱和七国之反”)8.B9.D(微:没有)10.D(“汝、尔、子、而”都是尊称)11.C(作者对山行礼表示敬意,不是对向船夫致礼道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7分)四、(26分)12.(10分)(1)我们出洞以后,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4分。既:已经,以后。或:有人。咎:责怪。其:自己。极:动词,尽享。每错一处扣1分)(2)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3分。第:但是,只是。暇:来得及。颔:点头。各1分)(3)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3分。逮:比得上。宾语前置。各1分,句子不通顺的扣1分)13.(8分)(1)“宁”在这里是“难道”的意思,表达了一种反问的语气,表现了姑娘等待心上人的惆怅与幽怨之情。(4分)(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其意为: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4分)14.(8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五、(11分)15.杜甫草堂:柯如青铜根如石,花为四壁船为家。济南大明湖:杨柳春风万里极乐,芙蕖秋月一片大明。(4分。上下联颠倒扣1分)16.①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②去提升自己的能力。③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3分,每空1分)17.示例:该图由海鸥、世界地图、海浪构成。翻腾的海浪代表海洋,飞翔的海鸥代表不断超越发展,地球代表中国的海洋宣传面向全世界。整个图形表示中国海洋事业面向世界,腾飞发展,前景光明。(4分,构成2分,寓意2分)六、(20分)18.BC(5分。答B得3分,答C得得2分,答E得1分。A志趣不同,但不能说“胜过古人”。D没有“对比”手法。E描写有详略,自然界的春天只是起到引子的作用。)19.文章开头描绘了花事渐衰的暮春景象。作用:①从思路章法上,先说自然的春天,引出心中的春天,起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②从写作手法上说,自然春天的衰败与下文心中春天的繁荣形成鲜明的对比(对照),欲扬先抑。(4分)20.春景:①教师们在灯光下潜心备课,伏案苦读;②早晨学生们在校园里朗读外语;③图书馆内,学生们全神贯注做功课。(3分)含义:老师们刻苦钻研,醉心于工作;学生们刻苦学习,如饥似渴。(或者说:师生刻苦钻研学习的氛围、精神)(2分)21.第一问:①描绘了真实的情景:燕园的暮春景色、师生们工作学习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②表达了真情实感:面对这样的场景,作者禁不住喜悦与感动,进而联想到自然的春天有归去的时候,而刻苦钻研与学习的精神却是永恒的。(要点①1分,②2分,感情、感受各占1分)第二问:①写自己曾经或正在经历的事;并且在经历的过程中,有过细心体会或细致思考。②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物。③语言要准确生动,蕴含作者丰富真实的情感。④表达感情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一个要点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酌情给分)七、(6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