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雨”浇灌孩子们的心灵——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谈起后进生,许多教师就觉得头痛。其实,顾名思义,“后进生”只是暂时落后的学生,只要教师对他们充满爱心、信心,多一点耐心、恒心,他们也会变成“金不换”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秀学生更重要、更光荣、更有价值。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后进生,对他们只能心痛,而不能头痛。心痛则扶,头痛则弃。他们要“立足于争,着眼于拉,着手于帮”,而决不能“立足于整,着眼于批,着手于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童年、少年时期,其世界观尚未定型,教育可塑性很大。因此,每位教师必须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春风化雨,用心育人——让教师用“心雨”浇灌后进学生的心灵。一、对待后进生要充满爱心中国传统教育中,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严师出好徒”。而《伊索寓言》中有一篇名叫《北风与太阳》的寓言却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北风和太阳都说自己比对方有威力,它们各不相让,最后一致达成协议,如果谁先让一个赶路人脱下衣服,就算是赢家,于是北风先来显威风,使足了劲吹去,但风越凛冽,那赶路人越是把衣服裹得更紧,最后,北风眼见自己无法获胜,便叫太阳去试一试,看她有何本领。太阳顿时照耀起来,散发出她的全部热力。赶路人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便把衣服一件件地脱下来……由此可见,威逼不如感化。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满腔热情地为每一个学生奉献自己的爱心。记得和曾接任一个班,班里的“难看”孩子相对多了一些,有好几个是学校出名的“老油条”、“调皮大王”,在家里,家长的拳脚棍棒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效果;在学校,教师的批评教育他们也不1当一回事。强烈的爱心和神圣的使命感不允许我对这些“难看”的孩子存有半点的嫌弃和厌恶。我决心用自己的一颗真诚的爱心,将这些“难看的孩子”转化为“漂亮的孩子”。通过了解分析,我发现这些学生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进而失去了上进心和自尊心,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鉴于此,我首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对他们多表扬,慎批评。通过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记录他们的优点,加以肯定评价,从生活上、学习上去关心他们,并经常和家长联系,让其改变教育方法,使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的爱护关心和自己的不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记得有一次,班上的“调皮大王”王磊生病缺课,我一天内三次带着水果到他家看他,并想为他补课,可他竟三次让我吃了闭门羹。晚上还是他的家长下班为我开的门。当他的家长看到我来了这么多次时,难为情地说:“我们做父母的都对他失望了,老师,您就别再为他操心了。”我笑了笑说:“朽木尚可雕,况且王磊还是个比较聪明的孩子呢?”接着我又做了王磊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其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躲在房里的王磊再也呆不住了,他来到我的身边内疚地说:“老师,我平时事头违纪,常惹老师们生气。可我病了您还来看我,对我这么好,我很内疚,越内疚越不敢开门。老师,我真对不起您。”说着,他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趁机开导他,为他树立起上进的信心。王磊向我表示:“以后我再也不调皮了,一定要学好,并且我要帮助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学好。”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后进生开始转变,调皮的学生真的从“难看的孩子”变成了“漂亮的孩子”。二、对待后进生要多一点耐心作为教师不光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小学生自制能力差,纠正一个不良行为也许要费尽心机,方有收效。一次小小的不耐烦也许会造成不可原谅的错误。记得去年我教六年级,班上有一位语数学双科都不及格2的同学,几乎天天不做作业。为此,我多次上门家访,可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好坏无所谓,认为识两字开开眼也就行了,一点也不配合。在做他父母思想工作无效的情况下,我每天下午耐心地辅导这孩子学习,督促他完成各科作业,经常很晚才回家。尽管如此,有一天这孩子还是逃学了,我找到他父母,他父母说:“孩子不想上学,就由他去吧,反正他也学不进去。我们也不识几个字,在市场卖猪肉做生意不是也做得很好嘛。正好,我们生意忙不过来,让他做个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