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0—5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等活动,了解小数的产生过程。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直尺、米尺。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产生疑惑,引入主题二、学习小数的意义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小数产生的需要。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师:拿出米尺,让学生认识米尺,和学生谈话,你们想不想知道黑板的长度啊?生:想。师:那好,谁到黑板前亲自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生:我、我…师: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前量黑板的长度。生:每量完一米就在黑板上画一条短线,量完3米后剩下的不足一米了。师:余下的不足一米了怎么办?你们再用米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用米作单位)一共有多少米?生:用米尺量课桌的长度,剩下的也不够一米。师:在我们进行测量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那该怎办哪?生:小组讨论。生:汇报讨论的结果。生1:用小数表示。生2:用分数表示。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当我们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结果时,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师:拿出米尺,同时让学生也拿出米尺,让学生观察一米有1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在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注重有的放矢,培养其类推迁移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得到及时强化,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演示的问题和学生的讨论结果,说明在实际的生活中还要用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多长。师:多媒体演示以下问题:1、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2、多少分米是一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一?1分米写成分数是多少?写成小数呢?3、3分米是几个1分米?3分米是几个十分之一米?3分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是多少?生:小组讨论。生:汇报讨论的结果。师:小结以上问题。1、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1分。2、10分米是一米,1分米是1米的十分之一,1分米写成分数是1/10米,写成小数是0.1米。3、3分米是3个1分米,3分米是3个十分之一米?3分米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是0.3米。4、师:多媒体演示以下问题:(1)、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2)、多少厘米是1米?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一米?1厘米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呢?(3)、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生:小组讨论。生:汇报讨论的结果。师:小结。肯定学生的答案。(1)、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1厘米。(2)、100厘米是1米,1厘米是1米的百分之一米,1厘米2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三、练习1、教材51页“做一做”。2、练习九1、2题。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知道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写成分数是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3)、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1毫米。师:带领学生将前面的结论进行总结,指出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记作0.1,0.01,0.001…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师:你说的很对,同学们记住了吗?第二课时:小数的读法和写法(P52~54、例2、例3及练习九第5、6、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小数数位增加的情况下会读、写小数。2、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迁移的能力。3、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教学方案: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棵.通过练习使学生扎实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记数单位.师:出示习题.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0.138的计数单位是(3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二、探究新知。1、抢答激趣。2、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