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培养小班幼儿的创造思维许多研究表明3—6岁是幼儿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对幼儿的一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说:“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分享阅读从幼儿入手,激发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不仅能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还能满足幼儿的幻想,使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发展展开丰富的想象。分享阅读已成为儿童早期阅读的最佳途径。小班幼儿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作为幼儿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并摸索怎样提高幼儿语言能力途径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上美术课,画画、折纸、剪纸、捏泥……每次都兴趣十足。幼儿很希望通过美术作品与别人沟通,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很差,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每一幅画,每一件作品都代表了他们的一个想法,反映了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新鲜而强烈的印象,而这些想法的实现离不开语言的支持与促成。因此,在我园开展的分享阅读实践中,我挖掘分享阅读每个读本的内涵,尝试与美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使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美术作品,便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幼儿的内心世界,我和孩子们都有了一些收获。一、注重观察,萌发幼儿的创造思维意识宽松的环境和有序的观察是幼儿学习分享阅读的基础,训练幼儿的观察力、营造“想象”的空间,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前提。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习惯,才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利用周围生活和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吸引幼儿的注意,以引起幼儿观察的愿望和兴趣。为了加深对《春天》读本的了解,结合春季明显特征,在学习读本前,我注重引导孩子们观察周边事物,创设春季活动室,通过观察柳树,让幼儿知道柳树是春天最早发芽的树,引导他们用皱纹纸制作柳条,粘贴柳叶,我们还用真柳条编成一个花环,将孩子们制作的柳条挂在上面,制作成柳树。在户外活动时,鼓励孩子寻找、发现春天的小草,用剪下不用的零星绿卡纸屑,制作成一片片草地,孩子们自己用各色皱纹纸团城小花,点缀上面,进一步丰富美化了墙饰。看到自己的作品美化创设了教室,孩子们的创造思维意识越来越强,每天都有新发现,李梓萱小朋友上幼儿园路上看到了迎春花就让妈妈拍照并将照片带到幼儿园,我们为此开展认识迎春花活动,通过学习,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迎春花,还知道了它是春天最早开花的植物。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又学习掌握了吹画《迎春花》的技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在互动墙上他们纷纷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我还找来干树枝引导孩子们将制作好的迎春花粘贴在树枝上,一棵立体形象的迎春树就做好了。看到教室里的春意越来越浓,孩子们想把春天留在教室的愿望越来越强,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又制作出了一片桃树林,还还用饮料瓶制作了美丽的小鸟,在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室春意盎然。有了前期的铺垫及经验,孩子在学习《春天》读本时不仅能理解画面内容,还能结合自己看到的春天,表达与读本不同的意思。在拓展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画出来,刘俊民小朋友虽然不能画出形象的事物,但用简单的符号表达出自己看到的春天:“清明小长假的时间爸爸、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看见了高高的太阳,晒在我身上很暖和,妈妈告诉我:春天到了!我看到公园里的小草长出了新芽,有些树木上的枝条也鼓出了绿绿的嫩芽,还有黄色的迎春花,粉红色的桃花都开放了,我在公园中尽情的奔跑,真的特别高兴!”李梓萱小朋友还用自己的粘贴桃花、柳树、手指点画蝌蚪等美术作品自制了图书,讲给小朋友们。通过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作品,欣赏同伴的作品,不仅提高幼儿认识的过程,还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鼓励和表扬使幼儿的创造意识得到激发。二、主题活动,激发幼儿思维的活跃性小班幼儿的心理既有具体形象性又带有情趣性。孩子的学习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孩子学习的内容。结合读本,我注重深刻挖掘每个读本的教育价值,采取分组教学、集中复习和拓展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每次活动,采取形式多样化的引入方式,展开故事内容,在组织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