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2013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宿州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9分)1、D(无中生有,于文无据。)2、B(A项,结论错误,第一段不是为了论证“夫妇关系、孝道、省视祖墓、祖先崇拜等的重要性”,而是为了指出中国人的家族理想的理论基础;C项,颠倒因果;D项,“踢球”是类比论证。)3、C(说法过于绝对,缺少“也许”一词。)二、(33分)4.B(料想)5.D(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B项,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句中语气词,表停顿;C项,连词,于是/副词,仅、只。)6.D(“感慨他的智慧”错,原文意思是感慨董国庆侍妾的智慧)7.(1)我把妹妹托付给你几年,和你像骨肉一样结交,所以才冒着禁令送你返回南方,你却这样怀疑我!(致、与、见各1分,句意2分)(2)我亲手缝制了一件衲袍来送给你,你仔细收好,一切听我哥哥的吩咐。(手、谨、“惟吾兄马首所向”句式各1分,句意2分)8.对故乡的思念;;对官场的厌倦;旅途行役之苦;国事日荒、无力济世的失落。9.这两句使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波上萍”喻受人驱使,行役无定,“涧中石”虽被大水冲刷,仍能屹立不拔,象征诗人不和世俗同流合污的孤标傲世精神。(答对偶、对比、托物言志等,酌情给分)10.甲:1、征蓬出汉塞,2、归雁入胡天。3、大漠孤烟直,4、长河落日圆。5、萧关逢候骑,6、都护在燕然。乙:1、山河破碎风飘絮,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士不敢弯弓而抱怨。4、休说鲈鱼堪脍,5、一夜飞度镜湖月。6、一一风荷举。三、(24分)11.点题;以问句开头,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生动形象地描绘纤道和拉纤的情景,渲染气氛,奠定抒情基调;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12.童年乐园,喜爱纤道;投身纤道,挑战人生;经历磨难,憎恨纤道;摆脱纤道,留恋纤道;感悟纤道,重拾纤绳。(1点1分,答出5点给6分)13.展现拉纤原始、落后的一面;与纤夫形成对比,表现纤夫的苦难;游客的话引发“我”的思考,从而促使“我”直面纤夫惨淡,挑战磨难,重拾纤绳。14.(1)拉纤的道路;沉重的、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的象征;刚毅不屈的人生品格的象征。(2)言之成理即可四、(24分)15.A16.B(B项,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A项,应为“不无”;C项,望文生义,深藏若虚,形容人有才能但不爱在人前表现;D项,吊唁的意思是“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后面不能直接跟死者,并且与后文重复。)17.B(A项,成分残缺,针对……的报道;C项,搭配不当,“降低……环节”;D项,中途易辙。)18.示例:放心早餐进入百姓生活19.示例:我做白富美,白在品行,富在内涵,美在心灵。20.简析:选哪个都可。“来”是从学校的角度发出的呼唤,“去”是从家长(或者孩子)的角度产生的期盼。五、(60分)21、作文简析:这道作文题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可以从多角度立意。如:可以谈积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以谈坚持,持之以恒,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反面亦可,防微杜渐,小的问题日积月累可以造成巨大的危害,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正反两面,积跬步以致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等等。具体写作的过程中,可以阐述立意的现实意义,如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也可以结合“感动中国”的人物谈个人品格的完善,积小善成大爱。参照安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附参考译文:董国庆,字元卿,江西饶州德兴人,宣和六年进士及第,被任为莱州胶水县主簿。正好碰上金兵南下,他只好把家眷留在江西,独自一人在山东做官。中原陷落后,无法回到故乡,只好弃官在乡间避难,他与旅店的房东交情很好。房东怜他的漂泊和困顿,花钱替他买了一妾。这妾侍不知是哪里人,聪明美貌,见董国庆贫困,便筹划赚钱养家,尽家中所有资财买了七八头驴子、数十斛小麦,以驴牵磨磨粉,然后骑驴入城出售面粉,到了晚上带钱回家。这样过了三年,赚了不少钱,还买了不少田地住宅。董与母亲妻子相隔甚久,音讯不通,所以经常独自伤心,郁郁寡欢。侍妾好几次问他原因。董这时和她情爱甚笃,也就不再隐瞒,说道:“我本是南朝官吏,一家都留在故乡只有我孤身漂泊,茫无归期。一想到无法回到故乡见到亲人了,不禁伤心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