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教授是谁【图书馆界的“布衣教授”】平易近人、幽默健谈是河北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杨文祥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记者的印象里,教授应是满腹经纶、不苟言笑的权威人士、严师。而杨文祥教授却为记者树立了一个从平民中来、到基层中去的“布衣教授”形象。艰难求学与书结缘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杨文祥身上有着东北人所特有的豪爽与执着。据他介绍,从小热爱读书的他,休闲时间基本都在图书馆里度过。当时XX市的图书馆都是免费开放,所以在杨文祥的印象中,图书馆就不应该有收费的概念。他说,或许正是这些经历成为了他日后在图书馆有所作为的潜在支撑:因为热爱读书,所以从来不会对安静甚至寂寞的图书馆心生厌倦。1966年,杨文祥从长春初中毕业,而这一时期正是我国“上山下乡”支援农村建设的时期,杨文祥也和一些知识青年下乡到东北农场插队,没想到的是一待就是12年。在知识贫瘠的农场,杨文祥利用各种关系,通过各种渠道借书看书,不管是什么书,只要能够补充自己的文化知识,他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在插队的12年里,杨文祥读了很多的中外名著,并利用自己初中的一些英语底子,将外国名著看了个通透,还练出了一口流利的英语。1978年,凭借着自己的天赋与努力,杨文祥参加了大学考试,成绩名列全省第三,优异的成绩给他带来了希望,同时也带来了遗憾。这个成绩完全达到了北京、上海等重点大学的分数,但是由于当时的县教育局看中了杨文祥的能力,打算将他留下,所以命令他只能报考白城地区的学校,否则成绩作废,无奈之下,杨文祥进入了XX市师范学院,主修中文。从XX市师范学院毕业之后,他被留在了校图书馆工作。就这样,从少年时代的朦胧憧憬,到中年时代的命运安排,杨文祥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图书馆事业。从进入XX市师范学院图书馆起,杨文祥做过图书馆采购员、分类员、资料员、业务馆长等,因此他对图书馆的每项基础工作都非常了解,他说,这每一项工作都是图书馆行业发展中的第1页共5页重要环节。今天的杨文祥之所以能够成为图书馆学界的一名资深教授,靠的正是他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入研究。杨文祥认为,知识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力量。在图书馆工作的近30年中,杨文祥在踏实做好工作之余,仍然坚持读书的好习惯。1985年,杨文祥被调到XX市图书馆任研究辅导部主任,两年后升为业务副馆长。1987年,杨文祥同时考进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图书馆学系和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并于1990年和1989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他调入河北大学,先后任河北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系主任以及图书馆馆长。之后,2000年,他考进北京大学在职攻读图书馆学博士学位。杨文祥的出色表现还为他争取到了赴美留学的机会,2004年1月,杨文祥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与情报研究生学院委任为该院高级访问学者和研究人员,任期半年。回国之后,便一直留在河北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任教授。可以说,图书馆的职业生涯构成了杨文祥人生的主要经历。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与专业研究图书馆学的人员相比,杨文祥的求学之路走得有些曲折,“实战经验”显得更加丰富。俗话说,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在XX市图书馆任业务馆长期间,由于主抓业务,杨文祥有很多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结果发现图书馆的发展存在很多弊端。于是他开始不断地收集资料,对国内图书馆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国内外图书馆进行比较。他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提出阻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因素,对如何将图书馆事业发展下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现在的图书馆事业的确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机制问题或历史问题,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就能解决的,但是实践上不能解决的,就在理论上解决,理论上不能解决就创造研究分析条件,不能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就放弃思考。只有慢慢积累,才能最终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由于先后任公共馆以及高校馆的馆长,杨文祥有机会对这两者作出比较。他指出,我国的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有很大的区别。第2页共5页首先,受众不同,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读者主要来自高校师生。而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则是来自各个层次,参差不齐。其次,在投入经费上,高校馆与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