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公民道德实践方式【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课的思考】[摘要]: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能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关键词]:公民道德公共政策主体地位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做负责人的公民。而要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首先要有责任意识,开展公民道德实践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通过道德实践活动能增进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所有人能够通过共同努力把我们的社区建设的更加美好。一、“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特点1.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我们可以就社会生活的任一方面去开展实践活动,只要是生活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可以选择大家生活的区域内,如街道、乡镇、居民小区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在选取主题时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有充足的精神去开展活动,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第1页共4页验来设计;从学生感知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目前的尴尬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公民道德实践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针对这些认识,我想,首先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瓦X8226;阿X8226;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把知识的发展和加强过程纳入社会生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我们老师要在生活中不断探索、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意义。2.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有时受学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开展的难度较大,学校会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以及学生的课外时间的利用,领导的轻视,同行的鄙视都会打击一部分老师的积极性。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开展1.思想上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第2页共4页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考考试的考卷上,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因此,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考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2.克服懒散心理和畏难情绪很多老师在没做之前,就退缩了,都在嘀咕,太难了,找出种种理由,首先要克服懒散心理,对于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课的有关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如果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