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小学语文阅读“四步教学法”初探上传:刘红梅更新时间:2012-5-2616:45:07在多年的聋校低、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就阅读这一方面,我通过探索、研究和总结,总结出运用预习、理解、练习、评价四步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现将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阐述如下:一、预习是基础,目前在聋校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比较忽视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其主要原因有教师教育观念落后。聋生虽有听力障碍,但可以通过人体其它器官进行代偿。但是目前人们仍停留在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上,而没有着眼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上。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聋生课前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认真组织教学,教法单一,有的还像普小一样忙于赶进度,把知识硬灌给学生,一节课下来,教师一边讲一边打手势,十分吃力,学生糊里糊涂,似懂非懂,难以理解。教学内容脱离聋生实际也是原因之一。有的教师在课上不好好使用大字课本,聋生对教师的讲解和提问没有思考的依托;有的教师只是依照“教参”设计教学过程,加上学生没有预习课文,对课文语句理解不透,因而无法正确回答问题;有的题目过大,聋生无从着手,难以概括;有的提问要求过高,聋生目瞪口呆。即使请几位优等生回答,但他们用口说、打手势比画了一大段话,同学们不知他说了什么,白白浪费了时间,最后只好老师代说代写。预习是自学的一种形式,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提前自学的过程,即“课前粗学”。通过预习这一步,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提高内在的驱动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辨别已知和未知,找出难点,明确重点,加强学习的针对性。因此,抓好“预习”就成为教学的逻辑起点。为了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一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自学提纲,以便使学生预习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二是向学生明确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价的预习提纲,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借助各种学习条件和手段,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提纲中的知识点。三是凡对预习内容的知识点,讲授新课前,教师要进行检查,了解情况,做好记录,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别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为第二步辅导打下基础。这样,学生的课前准备预习做充分了,课堂上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二、讲授理解是关键讲授是辅导的一种方式,它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这一步教学实际上是属于“课堂精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言语的整体感知出发,通过整体关照下的局部分析,达到对整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正确综合。以避免“疱丁解牛,不见全牛”。我们不主张刻意地讲授字、词、句,脱离整体地探究其微言大意的阅读教学方式,但也反对只重全篇,而不深入文章的内部,只停留在浅层的结构、线索、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可先通过略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中心和主旨(主题、结构、特色),即根据不同文体特点,对记叙描写内容及其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全面把握;对说明对象、事理的整体把握;对作者观点、意图和思路的整体把握,如此等等。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研读的目标和重点,即研究把握文后每一道问题的内容,再深入到文章内部,对关键字、词、句、段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揣摩,最后再回到整体,即整篇文章的高度,全面领会和把握要点和目标,对其语言、结构、部分间的关系和部分在全文中的地位做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准确、深入、全面地获取文中信息,并能提高学生整体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也可以先对文章的关键的字、词、句、段进行分析。但要注意,在对文章局部进行分析时,应顾及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而不能孤立、静止地单纯分析其意义,使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相脱离。在回到整体分析全篇时,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把对部分的理解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关注部分,让部分为整体理解服务,从而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和主旨,并加深学生对各要点(部分)的理解。在这一步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了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首先,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