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新课程六个模块详细介绍(一)——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写出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有六个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创作》。模块特质过去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是教学范围的总集合。模块则是教学内容的单元集合。模块的设置,是这次高中新课程结构的一个创造。高中音乐新课程体系的6个模块,每一模块围绕某一特定内容,以明确的教育目标,形成同类教学内容的或艺术形式的单元集合。6个模块既相互独立,从不同侧面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又反映音乐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合起来结为一个学科整体。音乐鉴赏是学生获得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属于基础性的音乐课程。其余5个模块,涉及表现(歌唱、演奏)、创作及综合艺术(舞蹈、戏剧表演),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6个模块的设置,体现了音乐课程结构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特点,这也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对高中阶段各学科的一个基本要求。本套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准绳,以《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因此,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应鲜明地体现和贯穿在整个高中音乐教材的内容与形式中,突出教材作为师生共同体验、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载体作用,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紧密围绕高中学生的音乐需求,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文化水平,同时为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空间,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需要。重视音乐实践与创造活动,以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关注音乐学习方式的变革,处理好审美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正确处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文化与外国音乐文化的关系,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音乐文化素养。教材的主要特点一、以学生为本本教材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充分重视高中生的音乐兴趣及能力要求,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音乐学习过程与方法,溶入音乐知识与技能,为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一个新的方式。二、以音乐文化为主线本教材以音乐文化作为编写主线,由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西方音乐和亚非拉音乐四个版块构成,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价值观。既强调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弘扬,又重视对世界音乐的了解;既强调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又重视对现代音乐的学习。同时,亦注意了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同构关系,有益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三、以小见大,以点代面本教材在设计理念上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人物、事件,展示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选取最典型的音乐体裁及形式,表现音乐的风格特点。各版块由若干单元组成,每单元均突出一个点,如:民歌部分突出色彩区;民间器乐部分突出丝竹乐与吹打乐;戏曲音乐部分突出京剧。在作品选择上,体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原汁原味的民歌和传统京剧唱段;又有经过改编的民歌、创作歌曲、合唱与交响音乐、歌剧等。四、统筹考虑,突出重点本教材由《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本教科书及配套教师用书、多媒体光盘、磁带组成。根据各本教科书的不同要求,采取以简谱为主,并兼顾五线谱。教材以主题方式组成单元,各单元由文字、谱例和图片三位一体的方式呈现,并配以光盘,以利于学生的可读、可听、可视。栏目设置本套教材在每一单元和每一章节都精心设置了以下栏目:名人名言欣赏知识拓展与探究实践与编创(例证如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音乐鉴赏》模块《音乐鉴赏》编写人员莫蕴慧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编审,《课标》核心组成员陈自明原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音乐学家郁文武上海市教育局高级教师章连启北京101中学特级教师、音乐教育理论家缪裴言中学特级教师、人音版中小学教材的主要编写人员、音乐教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