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白杨礼赞茅盾解题:《白杨礼赞》:“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尊敬和赞美。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茅盾捐资25万元,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是我国目前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可获奖。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时代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快乐探究:1、读课文第2段思考:(1)作者笔下的高原是什么样的?(2)高原风光给了他什么感受?2、课文为甚么要礼赞白杨树?它是以什么线索来展开描写的?又是怎样来描写的?3、作者要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高原风光?11、读课文第、读课文第22段思段思考:考:(1)、作者笔下的高原是什么样的?(2)、高原风光给了他什么感受?高原风光黄绿错综的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感受雄壮伟大单调作者要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写高原风光?11、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衬托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的形象。22、暗写华北抗日战场,为后、暗写华北抗日战场,为后文作者的赞扬作铺垫。文作者的赞扬作铺垫。2、作者为什么礼赞白杨树?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白杨树不平凡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不平凡?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生长环境黄绿错综色无边无垠大坦荡如砥平雄壮伟大单调正衬反衬对比不平凡干枝叶皮形态特点笔直丈把高无旁枝笔直向上靠拢成为一束宽大片片向上没有斜生的光滑有晕圈淡青色白杨树的外部形态为什么不平凡?力争上游(总)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总)不平凡白杨树有怎样的内在气质?用了怎样的手法?伟丈夫!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温和靠紧团结挺拔力求上进好女子农民哨兵精神意志拟人对比衬托欲扬先抑排比反问层层递进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婆娑屈曲盘旋.一、把作者要说而不愿直说的内容“托义于物”,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二、帮助作者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传达给读者。象征的作用总结1、主题:通过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3、修辞方法:排比、反问、拟人4、语言:准确、凝练、变化多姿11、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何??2、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11、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何??①①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鄙弃之情。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慨、鄙弃之情。②②深化了散文的主题深化了散文的主题③③以高昂的斗争精神赞美白杨树,形以高昂的斗争精神赞美白杨树,形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2、体会划线动词的表达效果!(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与“奔”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准确的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使用“涌”,说明感想很多,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