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别开生面”的一堂古诗词教学课(新疆兵团建工师四中教师:曹珮雯)【背景】中国古诗词就是中国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光芒穿越了千年,依然耀眼夺目。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歌江山美,吟边塞情,绘江山景,抒心中情,语言或纤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情感中有悲凉慷慨,亦有缠绵宛转;有诗仙李白的豁达,更有诗圣杜甫的沉郁……名家辈出,他们雕琢的这些明珠让人爱不释手。而现在的学生们生活在高科技的信息时代,他们更多地去关注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里的信息,对于中华民族艺术宝库里的这些珍宝——古诗词却知之甚少,或许有些学生能吟诵几首,而对于诗中的意境、感情却是一知半解。长此以往,这些文化宝库里的明珠光芒岂不要黯淡无光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不知从何时起就在心中有一个念想:让学生在我的教学中真正走进古诗词,感受古诗词带给他们的心灵震撼。于是我很认真地准备每堂古诗词教学课。在一次学校举办的教师展示课活动中,我选择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一书中李清照的《一剪梅》上了这节展示课,用自己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课堂效果很好,被听课的老师们评为“别开生面”的一堂课,而我却对这堂课有自己的理解。【教学展示】一首诗词一个故事一份情感一种才气————李清照《一剪梅》【设计理念】全面贯彻“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自己去多学,自己要少讲些。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因感到课堂时间短暂而愉快,因感受课堂空间广阔而收获。【教学过程与内容】课前多媒体播放《声声慢》歌曲,让教学里弥漫一种古典韵味,先在听觉上影响学生。一、情景导入这首由李清照的词《声声慢》编写的音乐,婉转、沉静、悠扬,让我们回味无穷。我学了这么多的古诗词,也教了这么多年的古诗词,我个人的感觉:一首诗词,一个故事,一份情感,一种才气。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词坛奇女子李清照的诗词里,了解她的故事,感受她的情感,欣赏她的才气。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播放幻灯片,图片中有日暮、荷花、女子乘舟)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会想起哪首诗词?(学生答:李清照的《如梦令》,师生齐背。)这是李清照十六七岁时的作品,在这首词里,她幸福、活泼、快乐、富有青春气息,就如人们一样可爱、俏皮。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十八九岁的她又写了另一首记词《一剪梅》来记录她的生活,我们就来看看在这首词又有她怎样的一段故事、一份心情。(幻灯展示课题)二、初读诗词,寻故事。1、学生自由读这首词,说说其中的故事。(插入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三、再读诗词,品情感。1、思念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它“剪不断,理还乱”,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词,品味李清照的这份思念之情。2、请同学们听读,听听李清照用哪个词来表达她对丈夫的这份思念之情的。3、“闲愁”是这首词的词眼,请同学们与他人合作,在词中找出能表现这种闲愁的句子或某个字词,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品味她的这份闲愁。4、对比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武陵春》,品味其中的“愁”绪。(插入这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四、再读诗词,惊才气。1、要求学生再读这首词,惊叹李清照的才气,她的才气不单单是她人生不同阶段不同情感的展现,更多地是她运用词句上的信手拈来的那份随意与精心。2、教师对李清照的《一剪梅》进行了一个小改动,请同学们阅读,然后对比原诗谈谈你阅读的感觉,找一找教师改动的问题所在。(幻灯打出改动后的诗)一剪梅菡萏香销翠叶残,解了罗裳,轻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升西楼。花儿飘零水儿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下了眉头,又上心头(学生自由谈自由说,他们自会发现原诗的精妙之处)3、展示后人对李清照的评价:4、她的才气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音乐制作人苏越也很喜欢这首词,他用音乐去解读了这首词。(多媒体播放由李清照词作《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古典音乐在教室响起,让学生与之共鸣,感受这首词中的意象美和意境美。五、再读读词,展才气。1、请同学用手中的笔来理解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