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传承中华文化,民族世界相融”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新时代领路人讲话材料二: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茶文化随着茶叶贸易传入西亚乃至欧洲地区。唐代“茶圣”陆羽撰写了世界第一部《茶经》,促进了茶文化在东亚、南亚等地的传播。宋代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茶仪已成礼制,君王赐茶给外国使臣成为一种外交礼节。2019年11月27日,在中国和其他多国的共同倡议下,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上有关中华文化的表述具有启发意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审题指导】材料一的名句“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出自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时间维度:历史的、当代的;空间维度:民族的、世界的。从两个维度观照“中华文化”。材料二由古代和现代两个事件构成。纵向思考:汉代→唐代→宋代→当代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应材料一中华文化是“历史的”“当代的”的观点。横向思考:传统文化的向外输出、传播,对应材料一中华文化是“民族的”“世界的”的观点,强调中华文化对外的影响力。【立意参考】二则材料互为印证。“材料一”提出文化的价值与发展趋势。“材料二”以茶文化为例,呈现文化代代相传,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新时代青年,应热爱中华文化;应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应有开阔胸襟,在发扬光大中华文化的同时,将其推向世界、推向未来。①弘扬中华文化代代接续相承②重视传播沟通传承中华文化③创新文化载体积极文化传承④弘扬中华文化你我携手同行⑤文化共享共赢民族世界相融【优秀范文】1以内省外观之烛,明文化繁昌之炬焰文明图谱绵延不绝,历史车轮滚滚碾进,而时代变换,浪淘沙尽,优秀文化则如遗金一般熠熠闪亮,被人类史册永久铭记。在受撼于人类文明之兴盛璀璨之时,我们不得不回望脚下地赤土,致以愤思,应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无论时势如何,我们都应持内省外观之火烛,护文化之炬火。(中心论点)内省,是取精去糟,革故鼎新地纵向反思。(分论点1)哲学家黑格尔曾有言:“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于个人处世之道,我们可以在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八目中汲取真理;于国家兴亡之理,我们亦可以在儒家的仁爱之道与民本思想中萃取智慧。可见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里,蕴含着千秋万代的精神食粮与文明瑰宝,我们则肩负寻宝人的重任。然而世异则事异,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难免会有迂腐过时的思想,对此我们应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吸收。不仅仅是寻宝人,更要争做开拓者。中华文化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如今有民乐节目将民间传统乐器搬上舞台,竹笛、编钟的清音随着中国音乐的曲谱,奏响献予大众的欢歌;也有茶馆店铺兴盛,在快节奏现代生活中,余留片刻品茶闲谈的自在,茶文化再度浸润了大街小巷……许多文化的珍宝,落下时代的铭印,于现代同样可以获得新生。作为文化开拓者的我们,也可以为新形式的优秀文化复兴,为推进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力。如此内省,优秀传统文化的芬香便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清新民众的心。然后如若想让世界聆听到文化的妙音,外观则是对策。外观,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横向观望。(分论点2)以开放心态面对时代的强音与命题,我们更应处变不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民族危机深重,山河飘摇的战乱年代,我们已经历过莫高窟内,凝聚着千年历史风貌的绮丽壁画,被无知与浅薄的失误拱手相让于他国的痛心;也饱尝圆明园这一文化瑰宝,被肆意践踏焚烧的悲愤。如今立于新时代的潮头,我们更应以卫道士的身份,守护好中华几千年的绚烂文明,同时以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