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力(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力的原理和方法。2.熟悉表面力的意义和性质,测定不同浓度液体的表面力。3.熟悉表面吸附的性质及与表面力的关系。(二)、实验原理溶剂中加入溶质后,溶剂的表面力要发生变化,加入表面活性物质(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力的物质)则它们在表面层的浓度要大于在溶液部的浓度,加入非表面活性物质则它们在表面层的浓度比溶液部低。这种表面浓度与溶液部浓度不同的现象叫溶液的吸附。显然,在指定的温度压力下,溶质的吸附量与溶液的表面力及溶液的浓度有关。从热力学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c(de)r=(7—1)RTIde丿T式中:r—为溶质在单位面积表面层中的吸附量(mol.m-2);Q—为溶液的表面力(N.m-2);c一为溶液浓度(mol.m-3);;R—气体常数,8.314J.mol-i.K-1;T—为绝对温度(K)。当(do/de)<0时,r>0,即溶液的表面力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时,吸附量为正值,称为正吸附,反之,当(do/de)>0时,r<0称为负吸附。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式应用围很广,但上述形式只适用于稀溶液。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浓度溶液的表面力o、o……12即可求得吸附量r。本实验采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正丁醇水溶液的表面力值。试验装置如图(7—1)所示。图7—1表面力测定装置1—样品管2—毛细管3—压瓶4—精密数字压力计5—大气平衡管6—活塞图7—2气泡曲率半径的变化规律将欲测表面力的溶液装入样品管中,使毛细管的端口与液面相切,液体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减压瓶3的活塞6,使里面的水慢慢的滴出,则系统的压力慢慢减小,毛细管2液面上受到一个比样品管中液面上大的压力,此时毛细管液面就会下降,直到在毛细管端面形成一个稳定的气泡。开始时气泡表面很平,曲率半径很大,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变小,形成半球时,气泡的曲率半径与毛细管的半径相等,曲率半径达最小值(如图7—2)。气泡进一步长大,曲率半径又变大,直到气泡从毛细管口脱出。曲率半径最小时有最大的附加压力,在压力计上就有绝对值最大的读数。此时气泡的曲率半径就是毛细管的半径。可见毛细管口冒出气泡所需要增加的压力(AP)与液体的表面力o成正比。利用一拉普拉斯公式有:2oAP=pg-Ah=—mr式中:AP一曲率半径最小时气泡的最大附加压力,单位为Pa;mAh—压力计上绝对值最大的读数,,单位为mmH20;于是得到:rc=_pg-Ah=KAh7—2)图7—3表面力及吸附等温线图7-4c关系图dobb'Zdo==—'[故Z=—cdc0-ccdc7—81+kc7—P—水的密度;单位为kg.L-ig一重力加速度;单位为m.s-2Q—表面力;r—气泡的最小曲率半径,同时也是毛细管的半径。式中K与毛细管的半径有关,对同一支毛细管是常数,称为仪器常数,可由已知表面力的液体求得,例如已知水在实验温度下的表面力,测得最大压力读数AP,则K=^/Ap。,求出该毛细管的K值,就可用它测定其他液体的表面力了。°°式中Ah,Ah为精密数字压力计的最大读数。由实验测得不同浓度时的表面力c,以浓度c为横坐标,c为纵坐标,得c—c曲线如图(7—3)所。当溶液浓度较小时,c随c的增大而迅速下降。溶液浓度继sC,r&一匸「CT/续增大,溶液的表面力随浓度的变化渐趋平缓。当浓度增大到某一值后,溶液的表面力几乎不随浓度增加而改变。为了求得在不同浓度下的吸附量,可以利用图解法进行计算。如图7—3所示,在c〜c曲线上取任意一点a,通过a点作曲线的切线ab和平行于横轴的直线ab,分别交于纵轴b和b'。令bb'=Z,则将上式代入(7—1)吉布斯吸附等温方程,得到该浓度时的吸附量为:c(do、—IRTIdc丿以不同的浓度对其相应的r作出曲线,r=f(c)称为吸附等温线,如图7—3中曲线r〜c所示。在一定的温度下,吸附量与溶液浓度间的关系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表示:ckc+1c1以c/r对c作图,得一直线,如图7—4所示。该直线的斜率为1/r。r为饱和吸附量,88是溶液表面盖满一单分子层溶质的量,其单位是mol.cm-2。设1cm-2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数为N,则有N=rN;N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由此可以计算出当饱和吸附时,每个分子在gAA表面上所占据的面积,此面积亦可看作是分子的截面积:(7—6)若已知溶液的密度P,摩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