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艺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对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分析二、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三、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结构性分析四、中国进入社会建设的新阶段五、新阶段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调整社会结构提纲提纲25/2/162•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形势分析,可以概括为:经济高速发展,政治基本稳定,社会矛盾突显,文化繁而未荣。–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GDP从3645亿元增长到300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经济总量增长了15倍,年均递增9.8%,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2倍,年均增长8.6%,综合国力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普遍改善。–但是,在经济方面捷报频传的同时,社会矛盾、社会冲突大量增加。1978年,全国刑事犯罪55.7万件,2008年为488.5万件,增长8.77倍,1978年社会治安事件123.5万件,2008年为741.2万件,增长7.6倍,群体事件9万多起。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冲突此起彼伏,消息也是频传。25/2/16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是许多人没有预料到的。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种种负面的事实,也就是矛盾和问题,这也是许多人没有预料到的。•怎么来认识和分析这种复杂而又相互矛盾的形式,并且找出解决的方略来?•毛泽东在《矛盾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居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不管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5/2/166•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搞清楚:•第一,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什么?•第二,哪些是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第三,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和策略是什么?•对此,我们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25/2/167•2002年党的十六大•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提出“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实施五个方面统筹,强调要及时化解一系列矛盾,确保社会稳定和工作有序进行。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相互协调,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要通过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为加快社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25/2/168•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讨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指出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2005年春节后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展开研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25/2/169•2007年党的十七大•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由原来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改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单设一节,名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25/2/1610•从这些年的实践来总结,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应当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还是《矛盾论》说得对:“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手于捉住主要的矛盾。”“万千的学问家和实干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坠烟海,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