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审前调查是否到位?审前调查是审前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包括立项需求调查和项目审前调查。立项需求调查指立项前调查审计需求,初步选择审计项目,对初选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备选审计项目及其优先顺序,评估可用审计资源,确定审计项目,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项目审前调查是指在下发审计通知书之前,就审计的内容、范围、方式和重点,到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外部风险及目前企业存在制度层面等问题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一项活动,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资料,确定被审计单位风险管理水平、关键控制点和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缩小审计范围,确定审计重点及应对措施,为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开展审前调查具有重要作用。一是为制订审计实施方案提供素材,制订好审计实施方案,是搞好项目审计的基础,而做好审前调查,又是制订好审计实施方案的基础。审前调查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审计实施方案的优劣,审计实施方案如果编制到位,内容针对性强,在现场实施过程中,可使审计人员少走弯路,减少现场工作量,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二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确定审计重点,为后续审计提供方向指引。同时重视审前调查也是国际先进国家的审计惯例。那么,如何完善审前调查工作?围绕企业经济工作重点,把握审计发展方向具体包括:一是以风险为导向,加大对企业风险隐患的查证力度。从审前调查着手,瞄准可能对公司改革发展和声誉形象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集中力量,精准发力,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升公司管控重大风险的能力。二是紧紧围绕企业价值链中产生效益的关键环节开展审计工作。把绩效理念贯穿始终,加大对成本费用标准合规性和控制有效性的审计监督,将资源投入与经济效益产生、政策目标实现统筹考虑,重点关注严重铺张浪费、资金损失、资产流失、毁损及效益低下等问题,揭示影响企业成本效益的源头和障碍,促进企业切实减少低效无效投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以资源节约利用促发展方式转变。三是依法严格审计,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管控能力现代化。强化对法律法规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强化对经营管理绩效的审计,强化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控,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对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以及乱作为、假作为、不作为等履职尽责不到位问题要一查到底。加强风险评估,科学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在审计项目立项过程中,内部审计要从推动完善公司治理、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内部审计顶层设计,谋划审计工作发力点,做好审计计划、资源和成果综合利用的统筹安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广泛征集管理层、职能部门、分公司和所属单位审计需求,认真落实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各项要求,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以经营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对象,以促发展、控风险、消隐患为目标,关注深化改革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突出对重点业务领域、重大经营决策、重大事项和资金运用、重大经营风险的审计。统筹安排审计项目计划,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配置到风险高、问题多的领域,努力实现主要风险、重点业务全覆盖的审计目标,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首先,调查审计需求,精确选择审计项目。一是国资委重点关注的问题。二是董事会和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及需求。三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联系的审计范围。四是通过风险评估结果识别相关风险领域确定的审计范围。五是各职能部门委托或提请审计部门审计的事项。六是外部审计反映的问题。七是群众举报、公众关注、基层单位反映的问题。八是经分析相关数据认为应当审计的事项。九是上年度审计、本年度需要跟踪落实、整改的问题。十是对以往年度其他各类检查进行分析的结果。其次,对初选审计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和其他重要事项。一是与确定和实施审计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主要业务及其开展情况。三是财务收支状况及结果。四是相关的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情况。五是管理和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情况及结果。六是以前年度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