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五机油故障灯亮的检查与更换学习任务情景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1.通过对机油压力及发动机油道的检查,确定机油故障指示灯亮的拆检任务及要求。2.能够通过查阅发动机维修手册和老师讲解,能描述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既有故障指示灯的控制原理、电路的识读方法等。3.能够通过查阅维修手册,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拆装步骤、检查项目及方法、拆装工具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维修手册制定曲柄连杆机构的拆检方案。5.通过学生对方案的制作及交流展示,优化拆检方案,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语言表达能力。6.通过对机油故障灯亮的检查与更换,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安全生产及执行6S安全管理规范的能力。7.根据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归纳总结的能力。1.查阅发动机润滑系统维修手册,列举拆检的安全操作规程2.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功用、工作原理3.机油故障指示灯的控制电路、检测方法4.发动机润滑系统拆检专用工具使用方法5.发动机润滑系统拆检步骤及注意事项6.机油压力、机体油道的检查方法7.学生查阅维修手册,讨论制定拆检方案及注意事项8.学生团队协作分工的方法,展示、交流方案的技8学时一、润滑系统概述1、润滑系统功用为了减轻磨损,减少摩擦阻力,延长使用寿命,发动机上设置了润滑系统,润滑系统将清洁的润滑油不断地供给给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润滑系统使用的润滑油具有以下作用:润滑: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清洗: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其它异物。冷却:机油在润滑系内循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到冷却作用。密封: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气或漏油。防锈蚀: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蚀生锈。建议学时基础知识液压:润滑油可用作液压油,起液压作用,如液压挺柱。减震缓冲: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并减小振动,起减震缓冲作用。2、润滑方式根据发动机中各运动副工作条件的不同,发动机一般采用下面两种润滑方式。压力润滑: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往摩擦表面。例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摇臂等处形成油膜以保证润滑。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来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称为飞溅润滑。可使裸露在外面承受载荷较轻的气缸壁,相对滑动速度较小的活塞销,以及配气机构的凸轮表面、挺柱等得到润滑。上海大众汽车发动机其润滑系都是压力润滑与飞溅润滑相结合的复合润滑系统。二、润滑系统的组成润滑系统一般由机油泵,机油滤清器,限压阀及旁通阀,机油散热器,油底壳,压力开关(传感器)和机油压力指示灯等组成。1、机油泵功用:提高机油压力,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不断循环。目前发动机润滑系中广泛采用的是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和内啮合转子式机油泵两种。(1)齿轮式机油泵齿轮式机油泵由主动轴、主动齿轮、从动轴、从动齿轮、壳体等组成,两个齿数相同的齿轮相互啮合,装在壳体内,齿轮与壳体的径向和端面间隙很小。主动轴与主动齿轮键连接,从动齿轮空套在从动轴上。工作时,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反向旋转。两齿轮旋转时,充满在齿轮齿槽间的机油沿油泵壳壁由进油腔带到出油腔,在进油腔一侧由于齿轮脱开啮合以及机油被不断带出而产生真空,使油底壳内的机油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经集滤器进入进油腔,而在出油腔一侧由于齿轮进入啮合和机油被不断带入而产生挤压作用,机油以一定压力被泵出。(2)转子式机油泵转子式机油泵由壳体、内转子、外转子和泵盖等组成。内转子用键或销子固定在转子轴上,由曲轴齿轮直接或间接驱动,内转子和外转子中心的存在偏心距,内转子带动外转子一起沿同一方向不同步地旋转。转子齿形齿廓设计得使转子转到任何角度时,内、外转子每个齿的齿形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这样内、外转子间形成工作腔,随着转子的转动,这些工作腔的容积是不断变化的。在进油道的一侧空腔,由于转子脱开啮合,容积逐渐增大,产生真空,机油被吸入,转子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