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链浅析中国光伏产业链浅析目录•光伏及光伏产业链概述•光伏产业链及主要行业风险•光伏产业主要政策•光伏产业主要上市公司光伏及光伏产业链概述光伏(PVorphotovoltaic),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powersystem)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指通过各种技术和工艺环节生产出太阳能电池,并将太阳能电池经过串并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形成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再配合功率控制器等,形成光伏发电装置的产业链。技术路径类别细分优缺点应用状况光伏发电光伏电池发电晶硅优点:技术成熟、转化率高(~20%)、良品率高(95-98%)主流技术,整个市场需求90%。由于中国晶硅和电池模组生产商的激烈价格竞争,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不断下滑,发电经济性显著提高,成为光伏发电主流技术缺点:污染较大薄膜优点:薄膜电池用材料少、制造工艺简单、耗能少、可大面积连续生产,弱光响应性好,可以涂在建筑、玻璃表面重要技术方案,整个市场10%缺点:设备投资较高、良率较低(60%),转化率低(~13%)聚光光伏发电优点:用金属、玻璃替代半导体光伏面板,降低成本,便利散热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示范项目光伏产业概述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GW)光伏发电就地利用、建设灵活光伏产业与其他能源比较:光伏产业概述光伏产业的整个链条分为:上游的硅料、硅片环节;中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的应用系统环节。从产业结构来看,光伏市场呈倒金字塔型,涉及的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从利润结构来看,上游的硅料生产获利最高,下游应用端的收益也非常稳定。中间端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的附加值较低。光伏产业链示意图光伏产业链介绍工业级硅料电子/太阳能级硅料多晶铸锭单晶拉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系统上游的制造业将继续沿着去产能、兼并重组的方向发展:在毛利率处于低位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无法与龙头企业相抗衡,退出竞争成必然。大者愈大。但行业整体回暖仍需时日。下游的电站建设成为新的亮点:1.欧美双反刺激我国出台政策保护自主产业。国内电站建设成消纳产能的主要途径;2.雾霾成患,改变能源结构,降低传统化石燃烧发电,增加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光伏产业链发展方向由于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整体仍高于常规能源的发电成本,因此光伏行业的终端需求仍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国家光伏产业政策的导向。光伏产业链介绍光伏产业链周期回顾光伏行业周期波动对光伏产业链的影响回顾过去近十年的光伏行业周期,可以看到2005-2012年的两轮光伏行业周期均是由欧洲市场推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先后推出FIT(Feed-intariff)补贴政策,刺激欧洲市场装机量快速增长。本轮光伏周期主要由中国、日本、美国等新兴市场推动,这三大市场在政策刺激下需求出现爆发。光伏产业链上游从产量上来看,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到13.2万吨,同比增长57%,位居全球首位。仅保利协鑫下属的江苏中能硅业年产能就达6.5万吨。随着更大规模生产线的上马以及技术的进步,我国多晶硅的竞争优势在加强。2012-2014年间,由于多晶硅价格的滑坡,我国多晶硅企业面临了巨大的亏损。虽然目前价格回升导致行业回暖,但产能的恢复多半集中在保利协鑫、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等少数大型企业手中。多晶硅价格从前期的低点15美元/KG的价格,逐步回升至20美元/KG,回升幅度达33%左右。光伏产业链上游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多晶硅材料反弹幅度明显,主要是由于在前期行业低谷期间,收到国内外需求不振的影响,大批中小硅料生产企业出现严重亏损,关停并转;同时,硅料生产线的复产成本较高,使得前期停产企业再难回到行业中参与竞争。目前硅料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比较高,截至2013年末,全球前四大硅料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75%,呈现出典型的强者恒强的格局。晶硅片和单晶硅片价格也有所回升,分别回升至0.90美元/片和1.14美元/片。全球主要大型硅料生产企业•GCL•Hemlock•Wacker•OCL•REC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截止2014年底,我国硅片产量达到88亿片,约占全球的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