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对策摘要。基于2003—20XX年XX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建立环境污染与居民消费正相关的假设模型,同时利用spss分别以人均固体废物产生量、人均废气排放量、人均废水排放量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XX市居民消费的增加使得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从而使得环境质量下降,即XX市环境质量与居民消费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针对此结论,为了减少居民消费带来的负效应,本文提出了相应措施。关键词:居民消费;环境质量;污染损失;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回归分析消费一直是国民经济中的热门话题。一般认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通过刺激消费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消费实际上又是一把双刃剑。消费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消费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正在加剧[1~2],消费污染正在由过去的“配角”逐渐成为“主角”,正成为中国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关键性阻碍和风险[3]。消费污染及其治理问题迫切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4]。XX市作为我国中部的国家中心城市,具有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目前正在建设国际知名的美丽宜居城市,其环境问题既为城市居民所关注,也是政府精心治理的重要领域。那么,常住人口超千万的XX市,是否也存在消费污染呢。又该如何治理呢。本文拟对此进行检验并提出治理建议。1文献综述国内研究消费污染的文献较少,但近年来研究逐渐增多。在已有的文献中,李晓壮认为,随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变,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将从以往的“边缘角色”成为“时代主角”[1]。卢泉、文虎的研究发现,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对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垃圾清运量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居住类、食品类消费对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影响最大[5]。丁翠翠基于1999—20XX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基础上,考察现阶段中国城镇化、居民第1页共5页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发现居民消费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亦存在着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6]。林秀清(20XX)结合XX省实际,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城镇居民的各项生活消费支出与生活“三废”进行灰色关联度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与生活“三废”之间有着十分显著的关系[2]。毛克贞等基于我国31个省市(区)2003—20XX年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不同条件下城镇居民消费与生活污染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表明,城镇居民消费不仅具有显著的直接污染效应,还会透过生产环节对生活环境带来间接的污染[7]。综合来看,上述研究从宏观层面论述或检验了居民消费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2模型假设、数据描述与回归分析2.1模型假设。早在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首次实证研究了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指出了污染与人均收入间的关系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污染在低收入水平上随人均gdp增加而上升,高收入水平上随gdp增长而下降。后来,有学者借用库兹涅茨曲线,将这种环境质量与人均收入的关系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由于收入增长会带来居民消费的增加,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描述的污染与人均收入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亦可以用来揭示环境质量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因此,本文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环境污染与居民消费正相关,并提出如下模型:y=a0+a1cpc+ε式中,cpc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y为污染物排放量,a0为常数项,a1为系数项,ε为残差项。2.2数据描述。查阅《XX市统计年鉴20XX》[8],获取了XX市2003—20XX年的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固体废物产生量、人均废气排放量和人均废水排放量等相关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2.3回归分析。根据假设模型和表1中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spss20分别以人均固体废物产生量、人均废气排放量、人均废水排放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中三个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均与居民人均消费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XX市居民消费的增加使得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从而第2页共5页使得环境质量下降,即XX市环境质量与居民消费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3结论与应对策略建议3.1研究结论。本文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理论假设,并利用《XX市统计年鉴20XX》中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