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成长策略研究嘉兴学院周亚新摘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大批新教师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新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新教师的健康成长,最终实现高校的持续发展,是高校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发展性评价;新教师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高校教师队伍的数量急剧增长,大批新教师成为教师队伍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实施正确的评价方法迅速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是高等教育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高校新教师的特点贝尔里纳(Berliner)[1]在对教师教学专长发展的研究基础上,曾提出教师成长的五阶段理论: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理论界对何谓新教师也有不同的确定标准。本文把从事高等教育工作5年之内,职称为助教以及尚未定级的教师称为新教师。一般来说,高校新教师有如下特点:第一,高校新教师面临巨大竞争压力。高校新教师一般都是青年教师,“他们的困难和压力主要是生存问题,因此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学历提高、进修学习、政治进步等方面问题,在这些方面他们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危险。”[2]第二,高校新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目标水平低。由于刚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新教师无法深刻认识到学习和工作的内在价值,他们更关注的是课堂中发生的具体细节,关心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在课后评价时,新教师多以自己为中心,更多考虑的是教学是否有效,而很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同时,由于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少运用社会认知策略,只是按照课时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很少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由于不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他们较注重自己的某个具体教学行为是否成功,而忽视对学生反应的思考。第三,高校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低。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龄较短或在实习期的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自我判断。与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策略得当、教学效果良好的专家型教师相比,新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明显地低于专家型教师。[3]第四,高校新教师易受功利主义影响,部分人缺少敬业精神。由于待遇较低,客观上新教师更易受功利主义影响。具体表现在缺乏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教学工作上精力投入不足、无心致力于教育教学攻关、忽视自我形象的塑造等。二、发展性评价的特点所谓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强调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之中,通过评价激发教师的发展需求,帮助教师制定发展目标,在一种富有人情味、温馨的氛围中,充分调动教师持续学习、主动提高的积极性,并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促进教师发展,进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的一种评价制度。[4]高校教师发展性评价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高校教师发展性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在没有奖惩的前提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相对传统的以奖惩为目的的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评价既为教师相互评价优点和缺点提供了机会,又为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制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提供了机会,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师评价的积极性。第二,发展性教师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评价制度。发展性评价制度考虑到了高校人力资本具有成长周期长、收益慢的特点,[5]更加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和学校的未来发展的教师评价制度。第三,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动态监控,既关注教师原有的教学水平,也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过程,并为教师将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指导机会。第四,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交互式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形式多样,强调全员评价、全体参与,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交流、沟通和协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获取全面、真实的教学信息,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五,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基于教师自我实现需要的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注重教师自尊、自主、自我实现等方面的精神需要,能有力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三、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条件及原则高校新教师成长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实验研究,需要学校和教师充分投...